送譚士直春試次世卿韻

山藤短窄制蓑衣,獸錦長披力不支。 插帽有花羞我老,鉤詩無酒送君遲。 相依綠樹聞歌鳥,肯著黃金買侍兒。 草尾河南俱有讖,不知來歲狀元誰。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山藤:指山中的藤條,常用於制作蓑衣等。
  • 蓑衣:一種用草或棕編織的雨具,形似鬭篷,披在背上可以遮雨。
  • 獸錦:指用獸皮或獸紋織成的錦緞,這裡形容衣服華麗。
  • 鉤詩:指創作詩歌。
  • 草尾:指草書的末尾,這裡可能指詩文的結尾。
  • 河南:地名,指河南省。
  • (chèn):預言,預兆。

繙譯

山中的藤條短而窄,制成了簡陋的蓑衣,我穿著華麗的獸皮錦緞,卻感到力不從心。 戴上花飾,我羞於自己的老態,創作詩歌時,卻沒有酒來送別你,顯得有些遲緩。 在綠樹下依偎,聽著鳥兒的歌聲,我怎肯用黃金去換取侍女呢? 草書的末尾和河南之地都有預兆,不知道明年的狀元會是哪位。

賞析

這首詩表達了詩人對時光流逝的感慨和對友人前程的祝願。詩中,“山藤短窄制蓑衣”與“獸錦長披力不支”形成鮮明對比,既描繪了詩人簡樸的生活狀態,又透露出對華麗生活的無力感。後兩句則通過“插帽有花羞我老”和“鉤詩無酒送君遲”表達了詩人對年華老去的自嘲和對友人的不捨。結尾的“草尾河南俱有讖,不知來嵗狀元誰”則帶有預言的意味,既是對未來的好奇,也是對友人前程的美好祝願。

陳獻章

明廣東新會人,字公甫,號石齋,晚號石翁,居白沙裏,學者稱白沙先生。正統十二年,兩赴禮部不第。從吳與弼講理學,居半年而歸。筑陽春臺,讀書靜坐,數年不出戶。入京至國子監,祭酒邢讓驚爲真儒復出。成化十九年授翰林檢討,乞終養歸。其學以靜爲主,教學者端坐澄心,於靜中養出端倪。蘭溪姜麟稱之爲“活孟子”。又工書畫,山居偶乏筆,束茅代之,遂自成一家,時呼爲茅筆字。畫多墨梅。有《白沙詩教解》、《白沙集》。 ► 215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