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人多作留春詩而莫有留夏者感而賦之

辭春多緒言,辭夏何默默。 良由畏日威,難擬煙風德。 豈不愛長時,歌薰舊弦熄。 萬象倚炎光,此身當蔽抑。 瘴野復何如,荒祠困已亟。 始聞天外吹,及彼西峯側。 微涼動落暉,遂有輕陰色。 曾是悽遠懷,能無淚灑臆。 就之不可違,聊寬酷暑逼。 我欲告司方,趙盾人誰憶。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辭春:告別春天。
  • 多緒言:充滿感慨的話。
  • 辭夏:告別夏天。
  • 默默:無聲無息。
  • 畏日威:害怕太陽的威力。
  • 煙風德:煙霧和風的柔和。
  • 歌薰舊弦熄:歌唱和薰香的傳統已經消逝。
  • 萬象倚炎光:萬物依賴炎熱的陽光。
  • 蔽抑:遮蔽和抑制。
  • 瘴野:有瘴氣的荒野。
  • 荒祠:荒廢的祠堂。
  • 困已亟:困境已經很緊迫。
  • 微涼動落暉:微涼的風吹動落日的餘暉。
  • 輕陰色:輕微的陰暗色彩。
  • 悽遠懷:淒涼而遙遠的思緒。
  • 淚灑臆:淚水灑在胸前。
  • 司方:掌管方向的神。
  • 趙盾:人名,此處可能指古代的趙盾,也可能是比喻。

翻譯

告別春天時,人們總是充滿感慨,而告別夏天時卻顯得無聲無息。這可能是因爲害怕太陽的強烈,難以比擬春天煙霧和風的柔和。難道我們不愛長久的時光嗎?歌唱和薰香的傳統已經消逝。萬物都依賴炎熱的陽光,而我們的身體則需要遮蔽和抑制。在有瘴氣的荒野中,我們又該如何?荒廢的祠堂已經讓我們陷入困境。

開始時,我聽到天外吹來的風,它來自西峯的側面。微涼的風吹動落日的餘暉,帶來了輕微的陰暗色彩。這淒涼而遙遠的思緒,怎能不讓人淚灑胸前。我們無法違背這微涼的風,只能稍稍緩解酷暑的逼迫。我想告訴掌管方向的神,人們是否還記得趙盾。

賞析

這首詩通過對春夏之交的描繪,表達了詩人對時光流轉的感慨和對自然變化的敏感。詩中,「辭春多緒言,辭夏何默默」一句,巧妙地對比了人們對春秋兩季的不同感受,突出了夏日的沉悶和壓抑。後文通過對夏日炎炎和微涼秋風的描寫,進一步抒發了詩人對季節變遷的複雜情感。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展現了詩人對自然和人生的深刻洞察。

郭之奇

明廣東揭陽人,字仲常。崇禎元年進士。累遷至詹事府詹事。後隱居南交山中,結茅屋數椽,著述其中。有《稽古篇》一百卷。 ► 190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