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風嘆一章感庭中古木也

秋風不靜秋樹喧,瑟瑟蕭蕭動我門。 秋氣長含終古恨,愁悲那復此時論。 秋樹獨深君子嘆,悲回惜往倍銷魂。 物象多年殊故色,悽涼即事了晨昏。 秋風偏向空庭入,古木婆娑亦共翻。 無多零葉隨風轉,應許孤枝寄日溫。 葉畏風寒枝暖日,此中有讎兼有恩。 始知肅殺非天意,使秋搖落使秋存。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瑟瑟:形容風聲。
  • 蕭蕭:形容風吹樹木的聲音。
  • 終古:自古以來,長久。
  • 悲回惜往:悲傷過去,珍惜往事。
  • 物象:自然景象。
  • 悽涼:淒涼,形容環境或心情的孤寂冷清。
  • 婆娑:形容樹木枝葉紛披的樣子。
  • 零葉:落葉。
  • 孤枝:單獨的樹枝。
  • :仇恨,這裏指對立或衝突。
  • 肅殺:形容秋天蕭瑟的氣氛。

翻譯

秋風未曾平靜,秋樹的喧譁聲中,瑟瑟蕭蕭的風聲吹動我的門扉。秋天的氣息長久地蘊含着自古以來的遺憾,憂愁和悲傷在此刻更是難以言說。秋樹獨自深藏着君子的嘆息,悲傷過去,珍惜往事,倍感心魂的消逝。自然景象多年未變,但淒涼的即景已成了晨昏的常態。秋風特別偏愛空曠的庭院,古老的樹木婆娑搖曳,與之共同翻騰。不多的落葉隨風旋轉,應該允許孤獨的樹枝寄託日光的溫暖。葉子畏懼風寒,而樹枝在暖日下,這其中既有對立也有恩惠。這才明白,秋天的肅殺並非天意,它既使秋天凋零,也使秋天得以存在。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秋風、秋樹等自然景象,表達了詩人對秋天的深刻感受和對生命哲理的思考。詩中,「秋風不靜秋樹喧」描繪了秋天的喧囂與不安,而「秋氣長含終古恨」則透露出詩人對歷史長河中的遺憾和悲傷的共鳴。後文通過對秋樹、落葉的細膩描繪,展現了生命的脆弱與堅韌,以及自然界中的對立與和諧。最後,詩人通過對「肅殺非天意」的領悟,表達了對生命循環和自然法則的深刻理解。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情感豐富,展現了詩人對秋天的獨特感悟和對生命的深刻洞察。

郭之奇

明廣東揭陽人,字仲常。崇禎元年進士。累遷至詹事府詹事。後隱居南交山中,結茅屋數椽,著述其中。有《稽古篇》一百卷。 ► 190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