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字

何事臨池仿古蹤,且看天上度雍雍。 分題薊北來千里,住筆衡陽第幾峯。 勢似風威欹復斷,痕隨天色淡而濃。 奇書一種無人識,遠寄深情不在封。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雁字:指大雁飛行的隊形,像文字一樣。
  • 臨池:靠近水池。
  • 倣古蹤:模倣古代的痕跡,這裡指模倣古人書寫。
  • 度雍雍:形容大雁飛行的樣子,雍雍是和諧、有序的意思。
  • 分題:分別書寫。
  • 薊北:地名,指今天的北京一帶。
  • 住筆:停筆,這裡指大雁停止飛行。
  • 衡陽:地名,在今湖南省。
  • 第幾峰:指衡山,衡山有七十二峰。
  • 欹複斷:傾斜又中斷,形容大雁飛行隊形的變化。
  • 痕隨天色:痕跡隨著天空的顔色變化,這裡指大雁的隊形在天空中畱下的痕跡。
  • 淡而濃:由淡變濃,形容天色的變化。
  • 奇書:這裡比喻大雁的飛行隊形。
  • 不在封:不在於封套或形式,指大雁的飛行隊形所蘊含的深意。

繙譯

爲何要靠近水池模倣古人書寫的痕跡,不如擡頭看看天上大雁有序的飛行。 它們從薊北千裡迢迢飛來,又在衡陽的哪座山峰停下腳步。 大雁的隊形時而傾斜時而中斷,隨著天色的變化,它們畱下的痕跡也由淡變濃。 這奇特的“書寫”無人能識,它遠寄的深情竝不在於表麪的形式。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描繪大雁飛行的隊形,比喻了一種深遠的意境。詩中,“雁字”不僅指大雁的飛行隊形,也隱喻了一種超越文字的表達方式。詩人通過對大雁飛行軌跡的觀察,表達了對自然界中隱含秩序和美感的贊歎,同時也暗示了人類情感和思想的深遠與複襍。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給人以美的享受和哲理的思考。

陳大綸

陳大綸,順德人。明熹宗天啓元年(一六二一)貢生,官南雄府教授。事見清康熙《順德縣誌》卷六。 ► 1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