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春和陸放翁韻

四十方強已厭官,催人頭白是長安。 新詩繁蕪多隨意,夜讀昏花覺損肝。 懶向時人爭巧拙,久遊畏路耐鹹酸。 春來轉憶家園好,社鼓村醪日日歡。
拼音

所属合集

#正月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四十方強:四十歲左右,正值壯年。
  • 厭官:厭倦官場生活。
  • 催人頭白:形容生活壓力大,使人早生白髮。
  • 長安:古代都城,這裏指代京城,即官場。
  • 繁蕪:繁多雜亂。
  • 隨意:隨性而爲,不拘泥。
  • 昏花:眼睛因疲勞而看東西模糊。
  • 損肝:傷害肝臟,這裏指熬夜讀書對身體有害。
  • 爭巧拙:爭辯技巧的高低。
  • 耐鹹酸:忍受生活中的酸甜苦辣。
  • 社鼓:鄉村祭祀時敲打的鼓聲。
  • 村醪:鄉村自釀的酒。

翻譯

四十歲左右,正值壯年,我卻已厭倦了官場生活,京城的生活壓力大到讓人早生白髮。我寫的新詩繁多雜亂,隨心所欲,夜晚讀書時眼睛因疲勞而模糊,感覺這樣會傷害我的肝臟。我懶得與時人爭辯技巧的高低,長久以來我已習慣了忍受生活中的酸甜苦辣。春天來臨,我更加懷念家鄉的美好,那裏有鄉村祭祀的鼓聲和自釀的美酒,每天都充滿了歡樂。

賞析

這首詩表達了詩人袁宗道對官場生活的厭倦和對家鄉田園生活的嚮往。詩中,「四十方強已厭官」一句,直抒胸臆,表明了詩人對官場生活的厭倦之情。而「催人頭白是長安」則通過誇張的手法,形象地描繪了京城生活的壓力。後兩句通過對新詩和夜讀的描寫,進一步抒發了詩人的苦悶和無奈。最後兩句則通過對家鄉春日歡樂場景的回憶,表達了對田園生活的深切向往。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情感真摯,展現了詩人對生活的深刻感悟和對美好生活的追求。

袁宗道

明荊州府公安人,字伯修。萬曆十四年會試第一。授編修,官終右庶子。時王世貞、李攀龍主文壇,復古摹擬之風極盛,宗道與弟袁宏道、袁中道力排其說。推崇白居易、蘇軾,因名其齋爲白蘇齋。爲文崇尚本色,時稱公安體。有《白蘇齋類稿》。 ► 25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