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合集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燒痕:火燒後留下的痕跡。
- 柳眉尖:形容柳葉初長,如同女子細長的眉毛。
- 齏鹽:指簡單的食物,比喻生活清苦。
翻譯
早春時節,我這遠方的客人還未能歸家,東風依舊帶着嚴寒。山頂上,火燒的痕跡清晰可見,而春天的氣息只在柳樹的嫩葉上初露端倪。由於久病,我對醫術漸漸熟悉,但貧窮使得酒債越積越多。這一生,我將要如何度過?每天只是簡單地吃些粗茶淡飯。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早春時節旅人的孤寂與生活的艱辛。詩中,「東風冷尚嚴」一句,既表達了早春的寒冷,也暗示了旅人內心的孤寂與無奈。「燒痕山頂禿,春色柳眉尖」則通過對比,生動地描繪了早春的景象,同時也反映了旅人生活的艱辛與不易。後兩句「病久醫方熟,貧深酒債添」更是直戳人心,揭示了旅人因病而熟悉醫術,因貧而債臺高築的悲慘境遇。最後一句「浮生欲何以,朝暮爲齏鹽」則表達了旅人對生活的無奈與感慨,整首詩充滿了哀愁與無奈,讀來令人動容。

張羽
張羽,元末明初文人。字來儀,更字附鳳,號靜居,潯陽(今江西九江)人,後移居吳興(今浙江湖州),與高啓、楊基、徐賁稱爲“吳中四傑”,又與高啓、王行、徐賁等十人,人稱“北郭十才子”,亦爲明初十才子之一。官至太常丞,山水宗法米氏父子,詩作筆力雄放俊逸,著有《靜居集》。
► 73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