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衰症:衰老的病症。
- 頤腮:面頰。
- 宿業:前世的業力,指因果報應。
- 泥人:比喻束縛人的事物或情感。
- 童顏:年輕的容顏。
- 金炸色:形容容顏光彩照人。
- 宦味:官場的滋味。
- 蠟成灰:比喻毫無生氣或希望。
- 形俱皺:身體和心靈都變得憔悴。
- 得道:達到精神上的解脫或領悟。
- 寅年:中國農曆的一個年份,這裏可能指特定的年份。
- 淨社:清淨的社團,指佛教的修行團體。
- 蓋頭茅:用茅草覆蓋的簡陋住所。
- 夾山隈:山間的狹窄地帶。
翻譯
看着衰老的病症蔓延到面頰,前世的業力像泥人一樣束縛着我,似乎還未有迴轉的跡象。在醉酒中,我那童顏般的容顏閃耀着金色的光彩;但憂愁來臨時,官場的滋味卻如同蠟燭燃盡成灰,毫無生氣。我的心寧願與身體一同憔悴,也不願放棄追求精神上的解脫,即使老去也在所不惜。我已經約定在寅年迴歸清淨的佛教社團,那簡陋的茅草屋就坐落在山間的狹窄地帶。
賞析
這首詩表達了詩人對衰老和官場生涯的深刻反思,以及對精神自由和宗教生活的嚮往。詩中,「衰症到頤腮」形象地描繪了衰老的不可抗拒,而「宿業泥人」則反映了詩人對前世因果的無奈接受。通過「醉裏童顏」與「愁來宦味」的對比,詩人突顯了官場生活的空虛與個人情感的矛盾。最後,詩人表達了對精神解脫的渴望,以及對未來清淨生活的期待,體現了對世俗生活的超脫和對精神追求的堅持。
袁宗道
明荊州府公安人,字伯修。萬曆十四年會試第一。授編修,官終右庶子。時王世貞、李攀龍主文壇,復古摹擬之風極盛,宗道與弟袁宏道、袁中道力排其說。推崇白居易、蘇軾,因名其齋爲白蘇齋。爲文崇尚本色,時稱公安體。有《白蘇齋類稿》。
► 258篇诗文
袁宗道的其他作品
- 《 送夾山母舅之任太原 》 —— [ 明 ] 袁宗道
- 《 過舊葉城有感,是時兩弟已行五六日矣,三弟留題荒亭 》 —— [ 明 ] 袁宗道
- 《 過淇縣,同年蔣令邀飲 》 —— [ 明 ] 袁宗道
- 《 送潘雪松柱史建言謫閩三首 其二 》 —— [ 明 ] 袁宗道
- 《 過舊葉城有感,是時兩弟已行五六日矣,三弟留題荒亭 》 —— [ 明 ] 袁宗道
- 《 聞顏尚寶質卿稱病有感 》 —— [ 明 ] 袁宗道
- 《 別陶編修石簣四首 》 —— [ 明 ] 袁宗道
- 《 黃主客邀送高戶部,時開筵夷館 》 —— [ 明 ] 袁宗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