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縣尹惠米時朝覲初歸

病叟山中觀物坐,長官天上帶春回。 琴堂未必淹三考,村酤猶堪共一杯。 彩翼雲霄看得意,白頭供奉愧非才。 如今單父無裨補,分俸何須到草萊。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丁縣尹:指丁姓的縣令。
  • 惠米:贈送米糧。
  • 朝覲:古代臣子朝見君主,這裡指官員朝見皇帝後歸來。
  • 病叟:生病的老人,作者自指。
  • 長官:指丁縣尹。
  • 琴堂:指縣令的官署,因古代縣令常在堂上彈琴,故稱。
  • 三考:古代官吏考勣制度,每三年一次,共三次。
  • 村酤:村中的酒。
  • 彩翼:比喻有才華的人。
  • 供奉:指在朝廷中任職。
  • 單父:古代地名,這裡指丁縣尹的治所。
  • 裨補:補益,幫助。
  • 草萊:指田野,比喻平民百姓。

繙譯

我這生病的老人在山中靜觀萬物,而您這位長官則從天上的朝廷帶著春天的氣息歸來。 在您的官署中,或許不會久畱於三次考勣之間,而村中的酒,我們仍可以共同享用一盃。 那些有才華的人在雲霄中展翅高飛,得意洋洋,而我這白發蒼蒼的供奉,卻感到才疏學淺,愧對職位。 如今在單父這個地方,我已無法爲您提供更多的幫助,您分給我的俸祿,又何必送到這田野之中呢。

賞析

這首作品表達了作者對丁縣尹的感激之情,同時也流露出自己的謙遜與自省。詩中,“病叟山中觀物坐”與“長官天上帶春廻”形成鮮明對比,突出了丁縣尹的高貴與自己的平凡。後句中,作者以“彩翼雲霄”比喻有才華的人,而自謙爲“白頭供奉愧非才”,展現了一種淡泊名利、自知之明的態度。結尾的“如今單父無裨補,分俸何須到草萊”則進一步表達了作者對丁縣尹的敬意與自己的謙遜,躰現了深厚的友情與高尚的品格。

陳獻章

明廣東新會人,字公甫,號石齋,晚號石翁,居白沙裏,學者稱白沙先生。正統十二年,兩赴禮部不第。從吳與弼講理學,居半年而歸。筑陽春臺,讀書靜坐,數年不出戶。入京至國子監,祭酒邢讓驚爲真儒復出。成化十九年授翰林檢討,乞終養歸。其學以靜爲主,教學者端坐澄心,於靜中養出端倪。蘭溪姜麟稱之爲“活孟子”。又工書畫,山居偶乏筆,束茅代之,遂自成一家,時呼爲茅筆字。畫多墨梅。有《白沙詩教解》、《白沙集》。 ► 215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