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兄往東向村收蚤稻登舟後雷雨大作章侍坐貞節堂至夜分以爲憂是年甲辰家兄六十一未嘗有如意之求

花甲人間亦易回,吾兄懷抱幾時開。 雲師暫引秋帆去,風伯還將暮雨來。 社酒香消荷葉冷,楚歌聲起竹枝哀。 天公遺我多愁事,貞節堂邊炒夜雷。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花甲:指六十嵗。
  • 懷抱:這裡指心事、心願。
  • 雲師:古代神話中的雲神,這裡指雲。
  • 風伯:古代神話中的風神,這裡指風。
  • 社酒:祭祀土地神時所用的酒。
  • 荷葉:這裡指荷葉盃,一種用荷葉制成的酒盃。
  • 楚歌:楚地的歌曲,常帶有哀怨之情。
  • 竹枝:竹枝詞,一種民間歌謠,多表達哀怨或思鄕之情。
  • 貞節堂:詩人家中的堂名,可能與其家族的貞節傳統有關。
  • 炒夜雷:形容雷聲在夜間特別響亮,如同炒豆子一般。

繙譯

人生六十嵗也容易過去,我哥哥的心事何時能解開? 雲神暫時引領著鞦天的帆船離去,風神又帶來了傍晚的雨。 祭祀用的酒香已消,荷葉盃也冷了,楚地的歌聲響起,竹枝詞中充滿了哀愁。 天公賜予我許多憂愁的事情,在貞節堂邊,夜裡的雷聲如炒豆子般響亮。

賞析

這首作品表達了詩人對兄長心事未解的憂慮,以及對時光流逝和人生多愁的感慨。詩中運用了神話中的雲師和風伯來描繪自然景象,增強了詩歌的神秘感和藝術性。通過社酒、荷葉、楚歌、竹枝等意象,傳達出一種淒涼和哀愁的氛圍。最後,以貞節堂邊的炒夜雷作爲結尾,既描繪了雷雨交加的夜晚景象,又隱喻了詩人內心的不安和憂愁。

陳獻章

明廣東新會人,字公甫,號石齋,晚號石翁,居白沙裏,學者稱白沙先生。正統十二年,兩赴禮部不第。從吳與弼講理學,居半年而歸。筑陽春臺,讀書靜坐,數年不出戶。入京至國子監,祭酒邢讓驚爲真儒復出。成化十九年授翰林檢討,乞終養歸。其學以靜爲主,教學者端坐澄心,於靜中養出端倪。蘭溪姜麟稱之爲“活孟子”。又工書畫,山居偶乏筆,束茅代之,遂自成一家,時呼爲茅筆字。畫多墨梅。有《白沙詩教解》、《白沙集》。 ► 215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