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平社六人各一首外大父方伯公

風神只似壯齡時,鶴髮丹顏古接䍦。 此日南平白社長,當年中土紫薇司。 燈前歷歷蠅頭字,篋裏翩翩近體詩。 江月江花時共賞,非仙非隱使人疑。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風神:風采神韻。
  • 鶴髮丹顏:白髮紅顏,形容老年人氣色好。
  • 接䍦:接續古代的帽子,比喻繼承古風。
  • 南平白社:指南平的文人聚會。
  • 紫薇司:古代官名,這裏指曾任高官。
  • 歷歷:清晰可見。
  • 蠅頭字:比喻極小的字。
  • :小箱子。
  • 翩翩:形容文采飛揚。
  • 近體詩:指唐代的律詩和絕句。
  • 非仙非隱:既不像仙人也不像隱士,形容一種超脫世俗的狀態。

翻譯

他的風采神韻彷彿還停留在壯年時期,白髮紅顏,氣色依舊,彷彿繼承了古代的風範。今日在南平的文人聚會中,他是領袖人物,而當年他曾在中土擔任高官。燈前他清晰地辨認着極小的字跡,小箱子裏裝滿了文采飛揚的近體詩。他與衆人共享江邊的月色與花景,那種既不像仙人也不像隱士的狀態,讓人感到既神祕又疑惑。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一位年長者的風采與生活狀態,通過「風神只似壯齡時」和「鶴髮丹顏」等詞句,生動地展現了他不減當年的神韻和良好的氣色。詩中提到的「南平白社」和「紫薇司」分別體現了他在文人中的地位和過去的官職經歷,顯示了他的學識和地位。尾聯的「非仙非隱」則巧妙地表達了他超脫世俗、與衆不同的生活態度,給人以深思。

袁宗道

明荊州府公安人,字伯修。萬曆十四年會試第一。授編修,官終右庶子。時王世貞、李攀龍主文壇,復古摹擬之風極盛,宗道與弟袁宏道、袁中道力排其說。推崇白居易、蘇軾,因名其齋爲白蘇齋。爲文崇尚本色,時稱公安體。有《白蘇齋類稿》。 ► 25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