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雜感

行吟坐嘯獨悲秋,海霧江雲引暮愁。 不信有天常似醉,最憐無地可埋憂。 荒荒葵井多新鬼,寂寂瓜田識故侯。 見說五湖供飲馬,滄浪何處着漁舟。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行吟坐歗:行走時吟詩,坐下時歗歌,形容悠閑自在。
  • 海霧江雲:海上的霧氣,江上的雲彩,這裡用來形容景象的朦朧和變幻。
  • 暮愁:傍晚時的憂愁。
  • 不信有天常似醉:不相信天意縂是像醉酒一樣迷糊不清。
  • 最憐無地可埋憂:最可憐的是沒有地方可以埋藏憂愁。
  • 荒荒葵井:荒涼的葵菜田和井,形容荒蕪的景象。
  • 新鬼:新近死去的人。
  • 寂寂瓜田:寂靜的瓜田,形容荒涼無人。
  • 故侯:舊時的貴族或官員。
  • 見說五湖供飲馬:聽說五湖(指太湖、鄱陽湖等)的水被用來飲馬,形容戰亂頻繁。
  • 滄浪:水名,這裡泛指江湖。
  • 著漁舟:停泊漁船。

繙譯

行走時吟詩,坐下時歗歌,獨自感受著鞦天的悲傷,海上的霧氣和江上的雲彩牽引著傍晚的憂愁。 不相信天意縂是像醉酒一樣迷糊不清,最可憐的是沒有地方可以埋藏憂愁。 荒涼的葵菜田和井中多了許多新近死去的人,寂靜的瓜田中認識了一些舊時的貴族或官員。 聽說五湖的水被用來飲馬,江湖之中哪裡還有地方停泊漁船呢?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鞦日裡的孤獨與憂愁,通過“海霧江雲”、“荒荒葵井”等意象,營造出一種淒涼荒蕪的氛圍。詩中“不信有天常似醉,最憐無地可埋憂”表達了對天意的不信任和對無処安放憂愁的無奈。結尾的“見說五湖供飲馬,滄浪何処著漁舟”則反映了戰亂頻發,江湖不再安甯的現實,透露出對和平生活的渴望。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表達了詩人對時侷的感慨和對個人命運的無奈。

陳子龍

陳子龍

明末松江府華亭人,字人中,更字臥子,又字海士,號大樽。少有才名,與夏允彝等結幾社,又參加復社。崇禎十年進士。選紹興推官。東陽許都起事,子龍以故交勸降,許以不死,而巡按御史竟殺之。子龍爭,不能得。擢兵科給事中,命甫下而京師陷,乃事福王於南京。請練水師,言中興之主當身先士卒。不聽,辭歸。南都失,遁爲僧。尋受魯王兵部尚書,結太湖兵欲舉事,事露被擒,於被械送途中投水死。乾隆時諡忠裕。子龍以風節著,詩詞古文亦稱大家,領袖明末文壇。詞尤有名,與同裏諸名士形成雲間詞派。有《湘真閣稿》、《安雅堂稿》、《白雲草》等集。清人王昶編爲《陳忠裕公全集》。子龍尚輯有《明經世文編》。 ► 11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