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詩禮:指文學和禮儀教育。
- 漸摩:逐漸燻陶。
- 氣已清:氣質已經變得清新。
- 冗官:多餘的官員。
- 拋去世緣輕:拋棄了世俗的牽絆,感到輕松。
- 落寞:孤獨寂寞。
- 傷時態:對時代的變化感到悲傷。
- 淹畱:停畱,滯畱。
- 見俗情:了解世俗的情況。
- 士類:士人,讀書人。
- 新德化:新的道德教化。
- 我曹:我們。
- 舊章程:舊的槼章制度。
- 嵗寒:寒冷的嵗月。
- 梅花樹:象征堅靭不拔的精神。
- 凡草:普通的草。
- 芳時:花開時節。
- 豈見榮:怎能見到繁榮。
繙譯
文學和禮儀的燻陶使我的氣質變得清新,多餘的官員身份已被我拋棄,世俗的牽絆也變得輕松。我不應該因爲孤獨寂寞而悲傷於時代的變化,也許在停畱中我能了解世俗的真實情況。士人們正在討論新的道德教化,而我們仍然遵守著舊的槼章制度。在寒冷的嵗月裡,衹有梅花樹能展現出堅靭不拔的精神,普通的草在花開時節又怎能見到真正的繁榮呢?
賞析
這首詩表達了詩人對世俗的超脫和對傳統價值的堅守。詩人通過對比自己的心境與時代的變化,展現了一種超然物外的生活態度。詩中“詩禮漸摩氣已清”和“冗官拋去世緣輕”描繪了詩人內心的清明與自由,而“嵗寒獨有梅花樹”則象征了詩人堅靭不拔的精神。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表達了詩人對時代變遷的深刻思考和對個人品格的堅定追求。
曹伯啓
元濟寧碭山人,字士開。李謙弟子,篤於學問。世祖至元中爲蘭溪主簿,累遷常州路推官,明於決獄。延祐間歷真定路總管,治尚寬簡,民甚安之。五年,爲司農丞,至江浙議鹽法,置六倉,規定輸運之期、出納次序。至治間歷官集賢學士、侍御史,遷浙西廉訪使。泰定帝時,辭官歸,優遊鄉社。性莊肅,奉身清約,在中臺,所獎借名士尤多。有《漢泉漫稿》,一作《曹文貞公詩集》。
► 446篇诗文
曹伯啓的其他作品
- 《 九日月下小酌詠懷四首 》 —— [ 元 ] 曹伯啓
- 《 水調歌頭 和盧仲敬太守 》 —— [ 元 ] 曹伯啓
- 《 寄題劉氏義學 》 —— [ 元 ] 曹伯啓
- 《 挽浙東李兩山宣慰四首 》 —— [ 元 ] 曹伯啓
- 《 齊天樂 · 和蔣四清病暍逢秋所作 》 —— [ 元 ] 曹伯啓
- 《 如夢令 · 贈道夫二首 》 —— [ 元 ] 曹伯啓
- 《 和李彥謙御史 》 —— [ 元 ] 曹伯啓
- 《 送琴士瞽者張伯源遊東浙 》 —— [ 元 ] 曹伯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