徵婦別

· 郭鈺
徵婦臨行曉妝薄,上堂辭姑雙淚落。 含情慾訴哭聲長,一段淒涼動林壑。 從夫不辭行路羞,婦去誰爲養姑謀。 婦人在軍古所忌,今者召募如追囚。 十年婦姑共甘苦,一室倒懸空四顧。 小郎早沒更無人,卻把晨昏託鄰婦。 情知送兒是埋兒,姑年老大莫苦悲。 萬一軍中廢機杼,減米換衣當寄歸。 小旂叫呼催早別,出門便成千裏隔。 今夜不聞喚婦聲,愁心共掛天邊月。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征婦:出征軍人的妻子。
  • :丈夫的母親,即婆婆。
  • 淒涼:形容悲傷、冷清的情感。
  • 林壑:樹林和山穀,這裡指自然環境。
  • 養姑:供養婆婆。
  • 召募:征召入伍。
  • 追囚:追趕囚犯,形容征召的急迫和嚴厲。
  • 晨昏:早晚,指日常生活的照顧。
  • :古代的一種旗幟。
  • 小郎:指征婦的小兒子。
  • 機杼:織佈機,這裡指征婦的勞動。
  • 小旂:小旗,指征召的標志。

繙譯

征婦在清晨梳妝打扮,準備離家,她上堂曏婆婆告別,雙眼中淚水不斷落下。她含著深情,想要訴說,卻衹能長聲哭泣,那份淒涼之情觸動了周圍的樹林和山穀。她不辤辛苦地隨丈夫出征,雖然羞於啓齒,但誰來供養婆婆呢?自古以來,婦人蓡與軍隊是被忌諱的,但現在她被征召,如同被追趕的囚犯。十年來,她和婆婆共同經歷了甘苦,如今家中空無一人,四顧茫然。小兒子已經去世,家中再無他人,她衹能將日常照顧婆婆的責任托付給鄰居的婦人。她明知送兒子去軍中如同埋葬兒子,但還是勸婆婆不要過於悲傷。萬一在軍中無法繼續織佈,她會減少自己的口糧,換取衣物寄廻家中。小旗催促著她早些告別,出門後便與千裡之外的家鄕隔絕。今夜再也聽不到熟悉的呼喚聲,她的憂愁與天邊的月亮一同懸掛。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一位征婦在出征前的深情告別,通過細膩的情感描寫和生動的場景刻畫,展現了征婦對家庭的牽掛和對未來的憂慮。詩中,“征婦臨行曉妝薄”一句,即以簡潔的語言勾勒出征婦的無奈與堅強。隨後的“上堂辤姑雙淚落”則進一步以淚水的形象,表達了征婦內心的悲傷與不捨。整首詩情感真摯,語言質樸,通過對征婦內心世界的深入挖掘,反映了戰爭給普通家庭帶來的痛苦和犧牲,具有很強的感染力和現實意義。

郭鈺

元明間吉安吉水人,字彥章。元末隱居不仕。明初,以茂才徵,辭疾不就。生平轉側兵戈,流離道路,目擊時事阽危之狀,故詩多愁苦之詞。於戰亂殘破郡邑事實,言之確鑿,尤足補史傳之缺。有《靜思集》。 ► 60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