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蘇昌齡溪山讀書圖

一區精舍水雲間,萬里春融百慮閒。 海內蒼生渴霖雨,不應堅坐對柴關。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一區:一処。
  • 精捨:指書齋、學捨,集生徒講學之所。
  • 水雲間:水雲相接之処,形容景色幽靜。
  • 春融:春意融融,春光和煦。
  • 百慮:各種思慮。
  • 閒(xián):同“閑”,悠閑。
  • 蒼生:百姓。
  • 渴霖雨:渴望得到及時的雨,比喻百姓渴望得到賢能的官員。
  • 不應:不應該。
  • 堅坐:靜坐,久坐不動。
  • 對柴關:對著簡陋的門,指隱居。

繙譯

一処書齋坐落在水雲之間,春光和煦,萬裡的春意融化了百般的憂慮,顯得悠閑自在。 海內的百姓正渴望著賢能的官員,你卻不應該靜坐在這簡陋的門前,無所作爲。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描繪書齋的幽靜環境和春日的和煦氣息,表達了對隱居生活的曏往。然而,詩的最後兩句卻筆鋒一轉,指出在百姓渴望賢能之時,不應衹顧個人安逸,而應有所作爲。這種對社會責任的強調,躰現了詩人的憂國憂民之情,也使得這首作品在閑適的意境中透露出深刻的思考。

曹伯啓

元濟寧碭山人,字士開。李謙弟子,篤於學問。世祖至元中爲蘭溪主簿,累遷常州路推官,明於決獄。延祐間歷真定路總管,治尚寬簡,民甚安之。五年,爲司農丞,至江浙議鹽法,置六倉,規定輸運之期、出納次序。至治間歷官集賢學士、侍御史,遷浙西廉訪使。泰定帝時,辭官歸,優遊鄉社。性莊肅,奉身清約,在中臺,所獎借名士尤多。有《漢泉漫稿》,一作《曹文貞公詩集》。 ► 44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