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夜偶成錄呈諸君子

桂玉關心坐寂寥,不堪風雨助蕭條。 人情瞥眼雲煙變,俗事叢身歲月消。 袞袞魚龍混滄海,紛紛鴻鵠上丹霄。 蘇秦行橐黃金盡,夢裏神州去路遙。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桂玉關心:比喻珍貴的物品或重要的事情。
  • 坐寂寥:坐着感到孤獨寂寞。
  • 蕭條:形容景象淒涼,經濟不景氣。
  • 瞥眼:一瞬間,形容時間極短。
  • 雲煙變:比喻事物變化無常,如同雲煙一樣轉瞬即逝。
  • 叢身:忙碌於瑣碎的事情。
  • 歲月消:時間流逝。
  • 袞袞魚龍:形容混雜的人羣,魚龍混雜。
  • 紛紛鴻鵠:形容高飛遠翔的鳥羣,比喻有志向的人。
  • 蘇秦行橐:蘇秦,戰國時期的縱橫家,行橐指旅行用的袋子。
  • 黃金盡:形容財富耗盡。
  • 夢裏神州:指夢中回到故國,神州指中國。
  • 去路遙:指歸途遙遠。

翻譯

我關心着那些珍貴而重要的事情,卻只能孤獨地坐着,感到無比寂寥,風雨更增添了周圍的淒涼。人情的變化快如雲煙,一瞬間就消散無蹤,而瑣碎的世俗事務則讓歲月悄然流逝。在這混雜的人羣中,魚龍混雜,難以分辨,而那些有志向的人則紛紛高飛遠翔,向着丹霄進發。就像蘇秦旅行時,袋中的黃金耗盡一樣,我在夢中回到故國的路途也顯得那麼遙遠。

賞析

這首作品表達了作者對世事無常和人生孤獨的深刻感受。詩中,「桂玉關心」與「坐寂寥」形成鮮明對比,突顯了作者內心的矛盾與無奈。風雨、雲煙、歲月等意象的運用,增強了詩歌的意境和情感表達。後兩句通過比喻和典故,進一步抒發了作者對現實世界的失望和對理想歸宿的渴望,展現了元代士人複雜的心理世界。

曹伯啓

元濟寧碭山人,字士開。李謙弟子,篤於學問。世祖至元中爲蘭溪主簿,累遷常州路推官,明於決獄。延祐間歷真定路總管,治尚寬簡,民甚安之。五年,爲司農丞,至江浙議鹽法,置六倉,規定輸運之期、出納次序。至治間歷官集賢學士、侍御史,遷浙西廉訪使。泰定帝時,辭官歸,優遊鄉社。性莊肅,奉身清約,在中臺,所獎借名士尤多。有《漢泉漫稿》,一作《曹文貞公詩集》。 ► 44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