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泰東山藏主十八開士圖
環瀛茫茫去不窮,大鯨吹浪鼓颶風。樓船如山不敢過,況在泛葦浮萑中。
西方十八大尊者,徑渡萬里猶乘空。犀行水開蛟蜃露,直下踏入天吳宮。
龜魚背高盂錫穩,中流正與靈槎同。怪頭達拚四罔象,一單舁出龐眉公。
鼻端噓氣作飛塔,舌上彈咒招降龍。兩僧促膝披貝葉,一衲裹足須山童。
雪毛白鹿岐角健,斑尾黑虎雙睛紅。最後坐禪如古佛,從渠摶控何神通。
吾聞浮屠多善幻,作詩自賞畫者工。君不見海波橫潰鬼神惡,我無其術安能東。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環瀛(yíng):指大海。
- 大鯨:巨大的鯨魚。
- 鼓颶風:引發狂風。
- 泛葦浮萑(huán):指小船在蘆葦叢中漂浮。
- 尊者:對佛教僧人的尊稱。
- 犀行水開:犀牛行走時水波分開。
- 天吳宮:神話中的水神宮殿。
- 盂錫:僧人的鉢和錫杖。
- 靈槎(chá):神話中的神船。
- 達拚(pàn):驅趕。
- 罔象:神話中的怪獸。
- 龐眉公:指眉毛濃密的老者。
- 貝葉:古代用來寫字的樹葉,此處指佛經。
- 衲(nà):僧衣。
- 岐角:分叉的角。
- 摶控:控制。
- 浮屠:佛教的塔,也指佛教。
- 橫潰:氾濫。
翻譯
茫茫大海無邊無際,巨大的鯨魚掀起波浪,引發狂風。樓船如山也不敢穿越,更何況是在蘆葦叢中的小船。
西方的十八位大尊者,徑直渡過萬里海域,彷彿乘空而行。犀牛行走時水波分開,蛟龍和蜃樓顯露,他們直下踏入水神的天吳宮。
龜和魚背上高舉着僧人的鉢和錫杖,穩穩地在中流與神船同航。怪頭驅趕着四隻罔象,一位眉毛濃密的老者被擡出。
鼻端噓氣彷彿建造飛塔,舌上彈咒召喚降龍。兩位僧人促膝閱讀佛經,一位僧人裹足等待山童。
雪白的鹿角健壯,斑尾的黑虎雙睛紅亮。最後坐禪的僧人如古佛,任由他們施展神通。
我聽說佛教多善幻術,作此詩自我欣賞畫者的工巧。你不見海波氾濫,鬼神兇惡,我沒有那樣的法術怎能東行。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十八位佛教尊者渡海的壯觀場景,通過豐富的想象和神話元素,展現了尊者們的神通廣大和超凡脫俗。詩中運用了大量的神話生物和佛教象徵,如犀牛、蛟龍、天吳宮等,構建了一個神祕而宏大的佛教世界。同時,詩人也表達了對佛教幻術的讚歎和對自然力量的敬畏。整體上,詩歌語言華麗,意境深遠,充滿了宗教和神話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