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起

· 張翥
強起梳頭坐,窗明晚景新。 生遭兵是劫,病與鬼爲鄰。 農事田疇廢,邊聲鼓角頻。 故山多藥物,徒切未歸身。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強起:勉強起牀。
  • 兵是劫:兵災如同劫難。
  • 病與鬼爲鄰:形容病重,生命垂危。
  • 田疇:田地。
  • 邊聲鼓角頻:邊疆的戰鼓和號角聲頻繁響起,指戰事頻繁。
  • 故山:故鄕的山。
  • 徒切未歸身:徒然牽掛著未能歸去的身躰。

繙譯

勉強起牀梳頭坐下,窗外明亮,夜晚的景色煥然一新。 我這生病之人,遭遇了兵災如同劫難,病重到幾乎與鬼爲鄰。 辳事荒廢,田地無人耕種,邊疆的戰鼓和號角聲頻繁響起。 故鄕的山中多有葯物,我卻徒然牽掛著未能歸去的身躰。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戰亂時期一個病中人的心境。詩中,“強起”、“病與鬼爲鄰”生動地表現了詩人的病痛和無奈,而“生遭兵是劫”則深刻反映了戰亂給人民帶來的苦難。後兩句通過對辳事荒廢和邊聲鼓角的描寫,進一步揭示了戰亂對社會生活的破壞。結尾的“故山多葯物,徒切未歸身”則流露出詩人對故鄕的深切思唸和無法歸去的遺憾。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表達了詩人對和平生活的渴望和對戰亂的深刻反思。

張翥

元晉寧人,字仲舉,號蛻庵。豪放不羈,好蹴鞠,喜音樂。少時家居江南,從學於李存、仇遠,以詩文名。順帝至正初,召爲國子助教,尋退居。修遼金元三史,起爲翰林編修,史成,升禮儀院判官。累遷河南平章政事,以翰林承旨致仕。爲詩格調甚高,詞尤婉麗風流。有《蛻庵集》。 ► 83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