酬蔣尚之見寄韻二首

昔年曾記漢相如,洛下才名儘自餘。 尺素每憑南鄉雁,寸波難育北溟魚。 勳庸漫爾昭三史,事業端知在七書。 想得山齋春雨後,一簾花雨晝疏疏。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尺素:古代用絹帛書寫,通常長一尺,故稱寫文章所用的小而短的竹簡或絹帛爲尺素。這裏指書信。
  • 寸波:微小的波浪,比喻微小的力量或影響。
  • 北溟魚:傳說中北方深海中的大魚,這裏比喻遠大的志向或難以實現的夢想。
  • 勳庸:功勳和才能。
  • 昭三史:指《史記》、《漢書》、《後漢書》,這裏泛指歷史記載。
  • 七書:指《大學》、《中庸》、《論語》、《孟子》、《詩經》、《書經》、《禮記》,這裏泛指儒家經典。
  • 山齋:山中的書齋,指隱居的地方。
  • 春雨:春天的雨。
  • 花雨:花瓣飄落如雨的景象。
  • 晝疏疏:白天時光緩緩流逝的樣子。

翻譯

曾經記得漢代的相如,在洛陽以才華聞名天下。 書信常依靠南飛的雁兒傳遞,微小的波浪難以養育北溟的大魚。 功勳和才能漫無目的地顯現在歷史之中,而真正的事業卻在於儒家經典。 想象着山中書齋在春雨過後,花瓣如雨般飄落,白天時光緩緩流逝。

賞析

這首詩通過對漢代才子相如的回憶,表達了詩人對過去才華橫溢的嚮往和對現實生活的感慨。詩中「尺素」與「寸波」的對比,突顯了詩人對書信往來的依賴和對遠大志向難以實現的無奈。後兩句則轉向對儒家經典的重視,認爲真正的成就和價值在於對經典的研習和實踐。結尾的山齋春雨圖景,營造了一種寧靜而淡遠的氛圍,反映了詩人對隱居生活的嚮往和對自然美的欣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