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木軒爲陳則虛高士賦

· 張翥
散木軒中一散仙,形雖如槁氣蒼然。 路鬆正自爲明誤,社櫟還因不用全。 樑棟無心聊閱世,山林有地可長年。 碧窗日靜忘機事,悟得南華第四篇。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散木軒:陳則虛高士的書齋名。
  • 散仙:指逍遙自在、不受世俗束縛的人。
  • 形雖如槁:形容外表枯槁,槁(gǎo),枯乾。
  • 氣蒼然:精神狀態蒼老而有力。
  • 路松:路邊的松樹,比喻堅貞不屈。
  • 明誤:明智的錯誤,指雖然被誤解,但內心明白自己的價值。
  • 社櫟:社稷之櫟,指國家棟梁之材。櫟(lì),一種樹。
  • 不用全:不被完全利用,指有才能而不被重用。
  • 梁棟:比喻重要的支撐,如國家棟梁。
  • 閲世:觀察世界,躰騐人生。
  • 山林有地:指隱居山林之地。
  • 長年:長壽。
  • 碧窗:綠色的窗戶,常用來形容清靜的環境。
  • 忘機事:忘記世俗的機巧和紛爭。
  • 南華第四篇:指《莊子》中的第四篇,即《齊物論》,強調萬物齊一,忘卻物我之別。

繙譯

在散木軒中有一位逍遙自在的散仙,雖然外表看起來枯槁,但精神狀態卻蒼老而有力。他像路邊的松樹一樣,雖然被誤解,但內心明白自己的價值;又像社稷之櫟,雖有才能而不被完全利用。他無心成爲國家的棟梁,衹願在山林中隱居,享受長壽。在碧綠的窗戶下,他忘記了世俗的機巧和紛爭,領悟了《莊子》中的《齊物論》,達到了物我兩忘的境界。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一位隱居高士的形象,通過“散木軒”、“散仙”等意象,展現了其超脫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生活態度。詩中運用了松樹、櫟樹等自然元素,以及《莊子》中的哲學思想,表達了高士對於人生價值和存在意義的深刻理解。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展現了元代文人追求心霛自由和精神超越的時代風貌。

張翥

元晉寧人,字仲舉,號蛻庵。豪放不羈,好蹴鞠,喜音樂。少時家居江南,從學於李存、仇遠,以詩文名。順帝至正初,召爲國子助教,尋退居。修遼金元三史,起爲翰林編修,史成,升禮儀院判官。累遷河南平章政事,以翰林承旨致仕。爲詩格調甚高,詞尤婉麗風流。有《蛻庵集》。 ► 83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