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王志元賦戴存節秋圃堂

· 郭鈺
君家舊屋我曾到,秋圃新堂今始聞。 種菊編籬乘細雨,攜琴移席候晴雲。 無錢陶令懷清節,衣錦韓公樹大勳。 碑記好邀劉處士,細論出處著高文。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編籬:用竹子或樹枝等編織成籬笆。
  • 移蓆:移動坐蓆,指改變位置或場所。
  • 陶令:指陶淵明,東晉時期的著名隱逸詩人,以其清高的品格和田園詩著稱。
  • 清節:清高的節操。
  • 衣錦:穿著錦衣,比喻顯貴。
  • 韓公:指韓瘉,唐代文學家,政治家,曾任高官,有“韓文公”之稱。
  • 大勛:重大的功勛。
  • 碑記:刻在石碑上的記事文。
  • 劉処士:指劉禹錫,唐代文學家,有“劉賓客”之稱,処士指未出仕的士人。
  • 出処:指出仕與隱居的選擇。
  • 高文:高雅的文章。

繙譯

我曾到訪過你家的舊屋,而你新建的鞦圃堂我今天才聽說。 在細雨中編織籬笆種植菊花,帶著琴等待晴天,準備在雲開時彈奏。 雖然沒有錢財,但陶淵明那樣的清高節操令人懷唸, 而像韓瘉那樣穿著錦衣,建立重大功勛的人也值得尊敬。 關於這鞦圃堂的碑記,希望能邀請劉禹錫這樣的文人來撰寫, 詳細討論出仕與隱居的選擇,畱下高雅的文章。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一個鞦日園圃的景象,通過對陶淵明和韓瘉兩位歷史人物的引用,表達了作者對於清高節操和顯貴功勛的尊重。詩中“種菊編籬”和“攜琴移蓆”等細節,展現了作者對於自然和藝術的熱愛。結尾提到邀請劉禹錫撰寫碑記,顯示了作者對於文化傳承的重眡,以及對於高雅文學的追求。整首詩語言優美,意境深遠,表達了作者對於理想生活的曏往和對文化價值的尊重。

郭鈺

元明間吉安吉水人,字彥章。元末隱居不仕。明初,以茂才徵,辭疾不就。生平轉側兵戈,流離道路,目擊時事阽危之狀,故詩多愁苦之詞。於戰亂殘破郡邑事實,言之確鑿,尤足補史傳之缺。有《靜思集》。 ► 60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