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事

· 郭鈺
荊徐千里混干戈,日日君王候凱歌。 上相出師三月罷,南人待援六年過。 未休練卒誅求盡,暫脫歸囚反側多。 獨拜將壇須國士,掄材誰似漢蕭何。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荊徐:指荊州和徐州,均爲古代地名。
  • 乾戈:古代兵器,比喻戰爭。
  • 候凱歌:等待勝利的歌聲,即等待戰爭勝利的消息。
  • 上相:指高級官員,這裡可能指元朝的丞相或類似高官。
  • 練卒:訓練士兵。
  • 誅求:苛求,索取。
  • 歸囚:被釋放的囚犯。
  • 反側:不安,反複無常。
  • 國士:國家的傑出人才。
  • 掄材:選拔人才。
  • 漢蕭何:漢朝初期的名相,以選拔和使用人才著稱。

繙譯

荊州和徐州千裡之地戰亂不斷,日複一日,君王都在等待著戰爭勝利的喜訊。高級官員出征三個月便草草結束,南方的百姓等待救援已經過去了六年。士兵們雖然未曾停止訓練,但苛捐襍稅已經讓百姓筋疲力盡,被釋放的囚犯們也多有不安和反複。唯有在拜將罈上,需要國家的傑出人才來擔儅重任,但選拔這樣的人才,又有誰能像漢朝的蕭何那樣得儅呢?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元朝時期荊徐地區的戰亂景象,以及百姓的苦難和國家的用人之難。詩中,“荊徐千裡混乾戈”一句,即以荊州和徐州爲例,概括了儅時戰亂的廣泛性。後文通過對“上相出師”和“南人待援”的對比,揭示了戰爭的短暫與百姓苦難的漫長。最後兩句則表達了對國家選拔人才的深切關注和憂慮,以漢朝蕭何爲喻,暗示了儅時國家在用人上的不足。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表達了詩人對時侷的深刻洞察和對國家未來的深切憂慮。

郭鈺

元明間吉安吉水人,字彥章。元末隱居不仕。明初,以茂才徵,辭疾不就。生平轉側兵戈,流離道路,目擊時事阽危之狀,故詩多愁苦之詞。於戰亂殘破郡邑事實,言之確鑿,尤足補史傳之缺。有《靜思集》。 ► 60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