餞王寶臣僉司赴行臺幕

丹詔相催賦遠行,報公何必較途程。 遨遊吳楚心田壯,歷覽江淮眼界清。 雪擁名城迎化筆,雲封鍾阜待詩盟。 佇看臺閣生風后,南北衣冠說姓名。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設酒食送行。
  • 僉司:官名,指擔任文書或助理職務的官員。
  • 行台:古代官署名,指地方上的高級行政機搆。
  • 丹詔:皇帝的詔書,因用硃筆書寫,故稱丹詔。
  • 化筆:指文採飛敭的筆墨,比喻文才。
  • 鍾阜:指鍾山,位於今南京市,這裡泛指名山。
  • 詩盟:詩人的集會,以詩會友。
  • 佇看:長時間地站著看,期待。
  • 台閣:指朝廷中的高級官署。
  • 南北衣冠:指南北方的士人,衣冠代表士人的身份。

繙譯

皇帝的詔書催促你遠行,爲了報答公家的恩情,何必計較路途的遠近。 在吳楚之地遨遊,心胸變得寬廣,歷覽江淮風光,眼界更加清晰。 名城被雪覆蓋,迎接你文採飛敭的筆墨,雲霧繚繞的鍾山等待著詩人的集會。 期待你在朝廷中聲名鵲起後,南北方的士人都會談論你的姓名。

賞析

這首作品是曹伯啓爲送別王寶臣赴行台幕而作。詩中,“丹詔相催賦遠行”一句,既表達了王寶臣被皇帝重用的榮耀,也暗示了其職責的重大。後文通過對吳楚、江淮風光的描繪,展現了王寶臣胸懷壯志、眼界開濶的形象。結尾処“佇看台閣生風後,南北衣冠說姓名”,則寄寓了對王寶臣未來在朝廷中有所作爲、聲名遠播的殷切期望。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表達了詩人對友人的美好祝願和深厚情誼。

曹伯啓

元濟寧碭山人,字士開。李謙弟子,篤於學問。世祖至元中爲蘭溪主簿,累遷常州路推官,明於決獄。延祐間歷真定路總管,治尚寬簡,民甚安之。五年,爲司農丞,至江浙議鹽法,置六倉,規定輸運之期、出納次序。至治間歷官集賢學士、侍御史,遷浙西廉訪使。泰定帝時,辭官歸,優遊鄉社。性莊肅,奉身清約,在中臺,所獎借名士尤多。有《漢泉漫稿》,一作《曹文貞公詩集》。 ► 44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