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馬伯庸少監贈經筵官虞司業詩韻

簪紳星聚掖垣西,芸蕳含光動列奎。 日上嵎夷鳴綵鳳,春生靈囿育斑麛。 寬仁自弭桑林異,浚哲誰雲大麓迷。 佔畢小臣叨進讀,涓埃無補愧棲棲。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簪紳:古代官員的裝束,借指官員。
  • 星聚:比喻衆多官員聚集。
  • 掖垣:宮牆。
  • 芸蕳:香草,比喻賢才。
  • 含光:蘊含光輝。
  • 列奎:星宿名,比喻衆多賢才。
  • 嵎夷:古代傳說中的地名,指日出之處。
  • 綵鳳:五彩的鳳凰,比喻吉祥。
  • 靈囿:皇家園林,比喻國家。
  • 斑麛:斑紋的小鹿,比喻賢才。
  • 桑林:古代傳說中的地名,比喻國家。
  • 浚哲:深邃的智慧。
  • 大麓:大山,比喻國家。
  • 佔畢:占卜和祭祀,比喻參與國家大事。
  • 小臣:謙稱,指自己。
  • 叨進讀:謙辭,指自己有幸參與讀書。
  • 涓埃:微小的水滴和塵埃,比喻微小的貢獻。
  • 棲棲:忙碌不安的樣子。

翻譯

官員們如星辰般聚集在宮牆之西,香草般的賢才蘊含光輝,照亮了衆多星宿。 太陽從東方升起,五彩鳳凰鳴叫,春天在皇家園林中孕育着斑紋的小鹿。 國家的寬仁自然消弭了桑林的異象,深邃的智慧誰說會迷失在大山之中。 我這小臣有幸參與讀書,雖然微小的貢獻讓我感到愧疚,但我依然忙碌不安。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官員聚集的盛況,以及國家的繁榮景象。通過比喻和象徵手法,如「簪紳星聚」、「芸蕳含光」、「綵鳳」、「斑麛」等,生動地展現了賢才輩出、國家昌盛的畫面。後兩句則表達了詩人對自己微小貢獻的謙遜和不安,體現了其對國家的忠誠和責任感。

張養浩

張養浩

張養浩,字希孟,號雲莊,濟南(今屬山東)人,唐朝名相張九齡的弟弟張九皋的第23代孫。元代散曲家。少年知名,19歲被薦爲東平學正,歷官堂邑縣尹、監察御史、翰林學士、禮部尚書、參議中書省事等官職。在任監察御史時,因批評時政而爲權貴所忌,被免官。後復官至禮部尚書,參議中書省事。後因其父年邁,無人照顧,於英宗至治二年(1322年)辭官家居,此後屢召不赴。文宗天曆二年(1329年),關中大旱,特拜陝西行臺中丞,辦理賑災,見饑民困苦萬分,難以賙濟,竟爲之痛哭,遂“散其家之所有”,“登車就道”,不久便積勞成疾病卒。追封濱國公,諡文忠。 ► 13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