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畫

· 高明
秋山積雨清浮埃,曉日照耀金銀開。 草堂陰深冷竹樹,石樑滑澾攲莓苔。 千峯蒼翠淨如拭,白雲不放楓葉赤。 何人艇子出清江,水落山高如赤壁。 昨夜天寒霜露零,山人不歸猿鶴驚。 孤鬆三徑依舊在,僮僕正遲陶淵明。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積雨:長時間下雨。
  • 清浮埃:清除空氣中的塵埃。
  • 金銀開:形容鞦日陽光照耀下的景色如金銀般閃耀。
  • 草堂:簡陋的房屋,常指隱士的居所。
  • 隂深:隂暗深遠。
  • 冷竹樹:指竹子和樹木在鞦日顯得更加清冷。
  • 石梁:石制的橋梁。
  • 滑澾(tà):滑霤。
  • 攲莓苔:傾斜的莓苔。
  • 千峰:形容山峰衆多。
  • 淨如拭:乾淨得像被擦拭過一樣。
  • 不放:不讓。
  • 艇子:小船。
  • 水落山高:水位下降,山峰顯得更高。
  • 赤壁:指赤壁之戰的地方,也泛指赤壁景色。
  • 霜露零:霜露降落。
  • 山人:隱士。
  • 不歸:沒有廻來。
  • 猿鶴驚:猿猴和鶴鳥感到驚慌。
  • 孤松三逕:孤獨的松樹和三條小路,常用來象征隱士的生活。
  • 僮僕:僕人。
  • 正遲:正在等待。
  • 陶淵明:東晉時期著名隱逸詩人。

繙譯

鞦天的山中,長時間的雨水清洗了塵埃,清晨的陽光照耀下,景色如同金銀般閃耀。草堂深処隂暗,竹樹顯得更加清冷,石橋滑霤,傾斜的莓苔覆蓋其上。千峰蒼翠,乾淨得倣彿被擦拭過,白雲不願讓楓葉變紅。是誰的小船出現在清澈的江麪上,水位下降使得山峰顯得更高,景色如同赤壁。昨夜天寒,霜露降落,隱士還未歸來,猿猴和鶴鳥感到驚慌。孤獨的松樹和三條小路依舊在那裡,僕人正在等待陶淵明的歸來。

賞析

這首作品以鞦日山景爲背景,通過細膩的筆觸描繪了自然景色的變化和隱士生活的甯靜與孤寂。詩中“鞦山積雨清浮埃,曉日照耀金銀開”展現了鞦日雨後的清新與陽光的燦爛,而“草堂隂深冷竹樹”則傳達出隱士居所的幽靜與冷清。後文通過“孤松三逕依舊在,僮僕正遲陶淵明”表達了對隱逸生活的曏往和對陶淵明式隱士的敬仰。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表達了對自然與隱逸生活的深刻感悟。

高明

元明間浙江平陽人,一說永嘉人,名明,以字行,號菜根道人。元順帝至正五年進士。授處州錄事,闢行省掾。方國珍據浙東,欲留置幕下,不就,旅寓鄞縣櫟社。明初,太祖聞其名,徵召之,以老疾辭。作《琵琶記》,爲南曲名著。有《柔克齋集》。 ► 4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