郡丞劉公子仁以直道由諌垣外補量移吳郡署後高齋黃菊翼之顏曰晚香亭諸生莫叔明要餘作歌

君不見陽春二三月,桃花李花參差發。只知穠豔媚遊蜂,寧信芳菲付啼鴂。 八月九月露爲霜,金天司候律中商。此時羣榮盡搖落,此際庭菊獨舒黃。 堂上三秀垂欲朽,握中九畹寒相負。遲暮翻窺造物心,衰榮豈落東君手。 劉侯舊是含香客,一官流擯非所惜。肯將憔悴傍靈均,自有風流勝彭澤。 白衣贈君酒一壺,亭亭秋色凌霜孤。他時再入承明地,莫問玄都花有無。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參差 (cēn cī):不齊的樣子。
  • 穠豔 (nóng yàn):豔麗。
  • (mèi):討好,吸引。
  • 啼鴂 (tí jué):杜鵑鳥,也作啼鳥。
  • 金天 (jīn tiān):秋天。
  • 司候 (sī hòu):掌管時節。
  • 律中商 (lǜ zhōng shāng):指秋天的音律。
  • 搖落 (yáo luò):凋落。
  • 舒黃 (shū huáng):展開黃色。
  • 三秀 (sān xiù):指芝草,一年開三次花,故稱三秀。
  • 九畹 (jiǔ wǎn):指蘭花。
  • 造物 (zào wù):指自然界。
  • 東君 (dōng jūn):指春神。
  • 含香客 (hán xiāng kè):指有才華的人。
  • 流擯 (liú bìn):被貶謫。
  • 憔悴 (qiáo cuì):形容人瘦弱,面色不好看。
  • 靈均 (líng jūn):指屈原。
  • 彭澤 (péng zé):指陶淵明。
  • 白衣 (bái yī):指送酒的人。
  • 亭亭 (tíng tíng):高聳直立的樣子。
  • 承明地 (chéng míng dì):指朝廷。
  • 玄都花 (xuán dū huā):指桃花。

翻譯

你沒看見陽春二三月,桃花李花參差不齊地開放。只知豔麗吸引遊蜂,寧信芳菲付與啼鳥。 八月九月露水成霜,秋天掌管時節,音律中商。此時羣花盡凋落,此時庭院菊花獨展黃。 堂上芝草垂垂欲朽,手中蘭花寒冷相負。遲暮反窺造物之心,衰榮豈落春神之手。 劉公子仁曾是含香之客,一官被貶非所惜。豈肯憔悴依傍屈原,自有風流勝過陶淵明。 白衣贈君酒一壺,秋色亭亭凌霜孤。他日再入朝廷地,莫問玄都桃花有無。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對春花與秋菊的對比,表達了詩人對自然界榮枯變化的深刻感悟。詩中,「桃花李花」與「庭菊」分別代表了春與秋,象徵着生命的盛放與堅韌。詩人借菊花之黃,抒發了對堅韌不拔精神的讚美。後文通過對劉公子仁的讚美,進一步以屈原、陶淵明爲喻,展現了詩人對高潔品格的嚮往。整首詩語言優美,意境深遠,表達了詩人對自然與人生的獨特見解。

王世貞

王世貞

明蘇州府太倉人,字元美,自號鳳洲,又號弇州山人。嘉靖二十六年進士,官刑部主事。楊繼盛因彈劾嚴嵩而下獄,世貞時進湯藥,又代其妻草疏。楊死,復棺殮之。嚴嵩大恨。會韃靼軍入塞,嵩諉過於世貞父薊遼總督王忬,下獄。世貞與弟王世懋伏嵩門乞貸,忬卒論死,兄弟號泣持喪歸。隆慶初訟父冤,復父官。後累官刑部尚書,移疾歸。好爲古詩文,始與李攀龍主文盟,主張文不讀西漢以後作,詩不讀中唐人集,以復古號召一世。攀龍死,獨主文壇二十年。於是天下鹹望走其門,操文章之柄,所作亦不盡膺古,而有近似元稹、白居易之作。有《弇山堂別集》、《嘉靖以來首輔傳》、《觚不觚錄》、《弇州山人四部稿》等。 ► 713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