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伯兄文明精舍

圖書東壁映文昌,展卷悠然欲坐忘。 側見晴峯揮彩筆,曉看初日吐扶桑。 夢迴池草春同麗,祝遍庭槐秋正蒼。 誰道子云甘寂寞,漢庭還擬獻長楊。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東壁:東邊的牆壁,這裏指書房。
  • 文昌:文昌星,主管文運的星宿。
  • 坐忘:道家的一種修煉境界,指忘卻自我,與大道合一。
  • 晴峯:晴朗天空下的山峯。
  • 彩筆:比喻文采斐然的筆。
  • 扶桑:古代神話中的樹木,太陽升起的地方。
  • 池草:池邊的草。
  • 庭槐:庭院中的槐樹。
  • 子云:指漢代文學家楊雄,字子云。
  • 獻長楊:指楊雄的《長楊賦》,這裏比喻獻上自己的文學作品。

翻譯

書房東壁的圖書映照着文昌星的光輝,我展開書卷,悠然自得,幾乎要達到忘我的境界。 從側面看去,晴朗的山峯彷彿揮動着彩色的筆,清晨初升的太陽在扶桑樹上升起。 夢中回憶起春天的池邊草,與這春光一同美麗;祝福聲中,庭院裏的槐樹在秋天顯得格外蒼翠。 誰說楊雄甘於寂寞?漢朝的朝廷還期待着他獻上《長楊賦》那樣的文學傑作。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詩人在書房中的靜謐時光和對文學創作的嚮往。通過「東壁」、「文昌」等意象,展現了詩人對文學的熱愛和對知識的追求。詩中「晴峯揮彩筆」、「初日吐扶桑」等句,以生動的自然景象比喻文學創作的靈感與光輝。結尾提到楊雄及其《長楊賦》,表達了詩人對文學成就的渴望和對前輩文人的敬仰。整首詩語言優美,意境深遠,展現了詩人高雅的文學情懷。

王弘誨

明廣東瓊州定安人,字少傳,號忠銘。嘉靖四十四年進士。選庶吉士,官至南京禮部尚書。初釋褐,值海瑞廷杖下詔獄,力調護之。張居正當國,作《火樹篇》、《春雪歌》以諷。有《天池草》、《尚友堂稿》。 ► 51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