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韓太史使朝鮮二首

寰宇天開萬曆辰,殊方建節藉詞臣。 箕封異代恩光舊,漢詔重熙景命新。 遼海月明秋出塞,鴨江星動夜通津。 波平到處驚相訊,爲報中朝有聖人。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寰宇:整個宇宙,此指天下。
  • 萬曆辰:指明朝萬曆年間的時辰,即萬曆時期。
  • 殊方:異域,指朝鮮。
  • 建節:古代使者出使時所持的符節,此指使者的使命。
  • 藉詞臣:指派遣文官出使。
  • 箕封:指古代朝鮮半島的箕子封地,此指朝鮮。
  • 恩光:恩澤的光輝。
  • 漢詔:指中國皇帝的詔書。
  • 重熙:重新的光明,此指新的恩典。
  • 景命:天命,指皇帝的命令。
  • 遼海:指遼東半島附近的海域。
  • 鴨江:即鴨綠江,中朝邊界的一條江。
  • 通津:通航的渡口。
  • 中朝:指中國和朝鮮。

翻譯

在這萬曆年間的盛世,天下太平,異域的朝鮮迎來了持節的使臣。 箕子封地的恩澤依舊,漢朝的詔書帶來了新的光明和使命。 遼海之上,秋日裏月亮高掛,使臣出塞;鴨綠江邊,星光閃爍,夜晚的渡口繁忙。 無論波濤平靜之處,人們都驚訝地相互詢問,因爲得知中朝兩國都有聖明的君主。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明朝萬曆年間,一位文官出使朝鮮的情景。詩中通過「寰宇天開萬曆辰」展現了當時的盛世景象,而「殊方建節藉詞臣」則點明瞭使者的身份和使命。後聯通過「遼海」、「鴨江」等具體地理元素,勾勒出一幅使臣出行的壯闊畫面,同時「爲報中朝有聖人」一句,表達了對兩國君主的讚美和對和平交流的期望。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既展現了外交使節的莊嚴使命,也體現了對和平與友好的嚮往。

王弘誨

明廣東瓊州定安人,字少傳,號忠銘。嘉靖四十四年進士。選庶吉士,官至南京禮部尚書。初釋褐,值海瑞廷杖下詔獄,力調護之。張居正當國,作《火樹篇》、《春雪歌》以諷。有《天池草》、《尚友堂稿》。 ► 51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