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來和嶽齋高韻

山名中宿黛雲層,地啓飛來色相徵。 延祚當爲天下寺,達摩元是古今僧。 空臺落照忙秋舸,絕壑深林隱夏冰。 卻嘆惠能貪遠勝,不將衣鉢借傳燈。
拼音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中宿:指中宿峽,地名。
  • 黛雲層:形容山色深邃,雲層厚重。
  • 地啓:地靈之意,指地方的靈氣。
  • 飛來:指飛來峯,山名。
  • 色相:佛教用語,指事物的表象或外在形態。
  • :徵兆,跡象。
  • 延祚:延續福祉。
  • 達摩:佛教祖師,禪宗的創始人。
  • 元是:本是。
  • 空臺:指空曠的臺地。
  • 落照:夕陽的餘暉。
  • 忙秋舸:忙碌的秋日船隻。
  • 絕壑:深邃的峽谷。
  • 夏冰:夏日的冰,比喻清涼。
  • 惠能:禪宗六祖,唐代高僧。
  • 貪遠勝:貪圖遠方的勝景。
  • 衣鉢:佛教中指師徒相傳的法器,也比喻師徒關係。
  • 傳燈:佛教用語,比喻傳授佛法。

翻譯

山名中宿峽,雲層深邃如黛,地靈之氣啓發了飛來峯的色相徵兆。 這寺廟當爲天下之寺,達摩祖師本是古今僧人的楷模。 空曠的臺地上夕陽餘暉映照,秋日的船隻忙碌穿梭,深邃的峽谷和密林中隱藏着夏日的清涼。 卻嘆惠能貪圖遠方的勝景,不將衣鉢借給傳燈之人,傳承佛法。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中宿峽和飛來峯的壯美景色,通過佛教典故和自然景觀的結合,表達了對於佛教傳承和自然美景的深刻感悟。詩中「空臺落照忙秋舸,絕壑深林隱夏冰」一句,既展現了秋日夕陽下的繁忙景象,又隱喻了深邃幽靜的自然之美,體現了詩人對於自然與宗教哲理的交融理解。末句對惠能的評價,則透露出詩人對於佛教傳承的思考和感慨。

王漸逵

明廣東番禺人,字用儀,一字鴻山,號青蘿子、大隱山人。正德十二年進士,官刑部主事。以養母請告,家居十餘年,後至廣州,適有詔,養病逾三年者不復敘用。乃赴會稽,謁王陽明墓,與其門人講學。久之乃歸。後覆被薦入京,言事不報,復乞歸。嘉靖三十七年十二月卒。有《青蘿文集》。 ► 78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