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王檗谷之西甌

忠簡祠邊潮漫生,紫微樓下花妍明。 碧雲不隔西甌路,暝色還留穗石城。 即有江山憐舊主,更於閩越見鄉情。 莫言銅柱由來久,馬援勳名在中興。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忠簡祠:指供奉忠臣簡雍的祠堂。
  • 紫微樓:古代星象學中的紫微垣,常用來比喻皇帝或高官的居所。
  • 西甌:古代地名,今廣西一帶。
  • 暝色:傍晚的天色。
  • 穗石城:指廣州,古稱穗城,因城中有五羊石像而得名。
  • 銅柱:古代用來標記邊界的柱子,這裡指馬援在邊疆建立的功勛。
  • 馬援:東漢初年的名將,以平定邊疆、建立銅柱而著名。
  • 中興:指國家由衰轉盛的時期。

繙譯

忠簡祠旁的潮水緩緩上漲,紫微樓下的花朵明豔動人。 碧雲竝未遮斷通往西甌的道路,傍晚的天色依舊停畱在穗石城。 即使有江山依舊憐惜舊主,更在閩越之地顯現出鄕情。 不要說銅柱自古就有,馬援的功勛是在國家中興時期建立的。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送別友人王檗穀前往西甌的情景,通過對忠簡祠、紫微樓等地的描繪,營造出一種懷舊與期待竝存的氛圍。詩中“碧雲不隔西甌路”一句,既表達了友人行程的遙遠,又暗示了友情的深厚不受距離限制。結尾提及馬援的功勛,既是對友人的勉勵,也寄寓了對國家中興的期望。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情感真摯。

王漸逵

明廣東番禺人,字用儀,一字鴻山,號青蘿子、大隱山人。正德十二年進士,官刑部主事。以養母請告,家居十餘年,後至廣州,適有詔,養病逾三年者不復敘用。乃赴會稽,謁王陽明墓,與其門人講學。久之乃歸。後覆被薦入京,言事不報,復乞歸。嘉靖三十七年十二月卒。有《青蘿文集》。 ► 78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