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答王岱麓

野簌山醪敢厭貧,獨延清論枉嘉賓。 晴雲已遣重開徑,凍雨應先爲灑塵。 籟氣蕭深供送興,蟾光圓麗答佳辰。 扁舟已辨溪橋槳,共採芙蓉向碧津。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野簌(sù):野菜。
  • 山醪(láo):山中釀造的酒。
  • 枉嘉賓:屈尊而來的貴客。
  • 晴雲:晴朗天空中的雲。
  • 重開徑:重新開闢小路,指迎接客人。
  • 凍雨:寒冷的雨。
  • 灑塵:洗去塵埃,比喻淨化。
  • 籟氣:自然界的聲音。
  • 蕭深:深遠而清幽。
  • 供送興:助興。
  • 蟾光:月光。
  • 圓麗:圓滿而美麗。
  • 佳辰:美好的時光。
  • 扁舟:小船。
  • 溪橋槳:溪邊橋下的船槳。
  • 共採芙蓉:一起採摘荷花。
  • 碧津:碧綠的水邊。

翻譯

我不敢嫌棄貧窮,只能用野菜和山酒來招待,感謝貴客屈尊而來。晴朗的天空中雲朵重新開闢了迎接客人的小路,寒冷的雨水先爲我們洗去了塵埃。自然界的聲音深遠而清幽,助長了我們的興致,圓滿而美麗的月光答謝了這個美好的時光。小船已經準備好了溪邊橋下的船槳,我們將一起採摘荷花,向着碧綠的水邊前進。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中秋時節的田園風光和詩人對友人的深情款待。詩中,「野簌山醪」與「枉嘉賓」形成對比,表達了詩人雖貧卻熱情好客的品質。後句通過「晴雲」、「凍雨」等自然景象,營造出一種清新脫俗的氛圍。結尾的「共採芙蓉向碧津」則展現了詩人與友人共享自然美景、共度佳節的愉悅心情。整首詩語言清新,意境深遠,表達了詩人對自然和友情的熱愛。

王漸逵

明廣東番禺人,字用儀,一字鴻山,號青蘿子、大隱山人。正德十二年進士,官刑部主事。以養母請告,家居十餘年,後至廣州,適有詔,養病逾三年者不復敘用。乃赴會稽,謁王陽明墓,與其門人講學。久之乃歸。後覆被薦入京,言事不報,復乞歸。嘉靖三十七年十二月卒。有《青蘿文集》。 ► 78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