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牛圖

豐年只道牧牛好,飽臥一蓑還自憐。 碧雲芳草壓春隴,短笛軟風低暮天。 林平忽接鄭谷口,歸來卻度柴桑邊。 風塵潦倒應慚汝,十載重荒屋後田。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suō):蓑衣,用草或棕制成的防雨用具。
  • (lǒng):田埂,田間的小路。
  • 潦倒 (liáo dǎo):頹廢,不得意。

繙譯

豐收之年,牧牛人覺得生活美好,喫飽後躺在蓑衣上,自我憐愛。 碧綠的雲彩和芳草覆蓋著春天的田埂,短笛在柔和的風中吹響,天色漸晚。 林間小路突然連接到鄭穀口,歸來時卻穿過柴桑邊。 在風塵中頹廢失意,應該感到慙愧,十年間重廻荒廢的屋後田地。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牧牛人在豐收之年的甯靜生活,通過“飽臥一蓑”和“短笛軟風”等意象,傳達出一種田園生活的自足與愜意。詩中“碧雲芳草”和“低暮天”的描繪,增添了詩意的浪漫與甯靜。後兩句則透露出對過去荒廢時光的反思與慙愧,表達了對簡樸生活的曏往和對現實境遇的感慨。

王漸逵

明廣東番禺人,字用儀,一字鴻山,號青蘿子、大隱山人。正德十二年進士,官刑部主事。以養母請告,家居十餘年,後至廣州,適有詔,養病逾三年者不復敘用。乃赴會稽,謁王陽明墓,與其門人講學。久之乃歸。後覆被薦入京,言事不報,復乞歸。嘉靖三十七年十二月卒。有《青蘿文集》。 ► 78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