謁曇陽仙師純節祠

皎月出高天,團團照靈祠。 中有一片心,晦朔長不虧。 秉介在韶年,抗節矢幽閨。 寧希世人是,況乃論情私。 臨當就羽化,金剪裁綠絲。 芙蓉秀朝日,根不棄塗泥。 過客盡回車,而我思夷齊。 何必沾殷粟,然後首陽薇。 智者快其仁,愚者惜其飢。 焉知非衝舉,千載復來儀。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yè):拜見。
  • 曇陽:人名,可能是一位仙師或高僧。
  • 純節祠:供奉純節之人的祠堂。
  • 皎月 (jiǎo yuè):明亮的月亮。
  • 靈祠:神聖的祠堂。
  • 晦朔 (huì shuò):農曆每月的最後一天和第一天,這裏指時間的流逝。
  • 秉介 (bǐng jiè):堅持正直。
  • 韶年 (sháo nián):美好的年華。
  • 抗節 (kàng jié):堅守節操。
  • 幽閨 (yōu guī):深閨,指女子的內室。
  • 羽化 (yǔ huà):道教中指成仙。
  • 金剪 (jīn jiǎn):金色的剪刀。
  • 綠絲 (lǜ sī):綠色的絲線,這裏可能指頭髮。
  • 芙蓉 (fú róng):荷花。
  • 塗泥 (tú ní):泥土。
  • 夷齊 (yí qí):指古代的賢人伯夷和叔齊。
  • 首陽薇 (shǒu yáng wēi):首陽山上的薇草,伯夷和叔齊曾在此隱居。
  • 沾殷粟 (zhān yīn sù):沾染世俗的糧食。
  • 衝舉 (chōng jǔ):高飛,比喻成仙。
  • 來儀 (lái yí):鳳凰的飛來,比喻吉祥的徵兆。

翻譯

明亮的月亮從高天升起,圓圓地照耀着神聖的祠堂。 祠堂中有一顆心,無論時間的流逝,始終不變。 在美好的年華里堅持正直,在深閨中堅守節操。 寧願不迎合世人,更不用說談論私情。 當她即將成仙時,用金剪裁剪綠色的絲線。 荷花在朝陽中綻放,其根卻不忘泥土。 過往的行人都會停車,而我則思考伯夷和叔齊的故事。 何必沾染世俗的糧食,然後去首陽山采薇。 智者讚賞其仁德,愚者惋惜其飢餓。 怎知這不是高飛的預兆,千載之後鳳凰將再次飛來。

賞析

這首詩通過對曇陽仙師純節祠的描繪,展現了仙師高尚的品德和不屈的精神。詩中「皎月」、「靈祠」等意象烘托出一種神聖而莊嚴的氛圍,而「秉介在韶年,抗節矢幽閨」則直接讚頌了仙師的堅守和純潔。後文通過對「夷齊」和「首陽薇」的引用,表達了詩人對世俗的超脫和對高尚品德的追求。整首詩語言優美,意境深遠,表達了對仙師高尚品德的敬仰和對世俗的超然態度。

王世貞

王世貞

明蘇州府太倉人,字元美,自號鳳洲,又號弇州山人。嘉靖二十六年進士,官刑部主事。楊繼盛因彈劾嚴嵩而下獄,世貞時進湯藥,又代其妻草疏。楊死,復棺殮之。嚴嵩大恨。會韃靼軍入塞,嵩諉過於世貞父薊遼總督王忬,下獄。世貞與弟王世懋伏嵩門乞貸,忬卒論死,兄弟號泣持喪歸。隆慶初訟父冤,復父官。後累官刑部尚書,移疾歸。好爲古詩文,始與李攀龍主文盟,主張文不讀西漢以後作,詩不讀中唐人集,以復古號召一世。攀龍死,獨主文壇二十年。於是天下鹹望走其門,操文章之柄,所作亦不盡膺古,而有近似元稹、白居易之作。有《弇山堂別集》、《嘉靖以來首輔傳》、《觚不觚錄》、《弇州山人四部稿》等。 ► 713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