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華十詠

由來禮義重華居,毀性窮棲豈樂趨。 堪嘆腐儒無定識,盡將衣鉢欲消除。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南華:指《南華經》,即《莊子》,道家經典之一。
  • 毀性:指違背本性。
  • 窮棲:指隱居在偏遠之地。
  • 樂趨:樂於追求。
  • 腐儒:指迂腐的儒者。
  • 定識:堅定的見解。
  • 衣鉢:原指佛教中師父傳給弟子的袈裟和鉢,後泛指師傳的學問、技能。

翻譯

自古以來,禮儀和正義在繁華之地受到重視,違背本性隱居在偏遠之地,又怎能是樂於追求的呢?可嘆那些迂腐的儒者沒有堅定的見解,竟然想要消除師傳的學問和技能。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對「南華」即《莊子》的引用,表達了對傳統儒家思想中過於強調禮儀和外在形式的批評。詩中「毀性窮棲」與「樂趨」形成對比,強調了順應自然本性的重要性。同時,對「腐儒」的批判,揭示了作者對於那些固守陳規、缺乏獨立思考的儒者的失望。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體現了作者對於學問傳承和個人見解的重視。

王漸逵

明廣東番禺人,字用儀,一字鴻山,號青蘿子、大隱山人。正德十二年進士,官刑部主事。以養母請告,家居十餘年,後至廣州,適有詔,養病逾三年者不復敘用。乃赴會稽,謁王陽明墓,與其門人講學。久之乃歸。後覆被薦入京,言事不報,復乞歸。嘉靖三十七年十二月卒。有《青蘿文集》。 ► 78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