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李獻吉何仲默徐昌榖三子詩
註釋
夔峽(kuí xiá):指夔州,今重慶市奉節縣一帶,因地處長江三峽之一的夔門而得名。 英靈:指傑出的人才。 乾坤:天地。 真色:本色,指事物的本質。 擾擾:紛亂的樣子。 操觚(cāo gū):執簡,指寫作。 徇(xùn):追求。 恍若:彷彿。 襄城轍:指古代襄城(今屬河南)的戰車痕跡,比喻追隨前人的足跡。 陰陵澤:古代地名,比喻迷茫的境地。 明興:明朝興起。 高帝:指明太祖朱元璋。 神武:英明威武。 盪滌:清除,滌盪。 七葉:指七代人。 人文:文化,文明。 疇能:誰能。 休德:美德。 草昧:指文明未開化的狀態。 超識:超越常人的見識。 天河:銀河。 鴻濛:宇宙形成前的混沌狀態。 坼(chè):裂開。 景從:追隨。 諧其則:符合其法則。 矩步:遵循規矩的步伐。 渝:改變。 狂者:狂放不羈的人。 踐跡:追隨前人的足跡。 夭矯:形容龍騰躍的樣子。 不可即:難以接近。 蛙黽(wā miǎn):蛙類,比喻平庸之輩。 矜相測:自誇能夠揣測。
翻譯
在夔峽之地,匯聚了傑出的人才,天地間彷彿失去了本色。紛亂的文人,各自追求所得。他們彷彿追隨前人的足跡,卻都迷失在迷茫的境地。明朝興起,我們的高帝朱元璋英明威武,滌盪一切。七代人開啓了文化,誰能繼承這美德呢?那時北地出生的人,在文明未開化的狀態中展現出超越常人的見識。他手挽銀河,讓千秋的宇宙從混沌中裂開。使得追隨者們,齊聲符合他的法則。遵循規矩的步伐,不敢有所改變,狂放不羈的人也羞於追隨前人的足跡。然而,他們不知道龍的變化,騰躍而難以接近。那些平庸之輩,爲何自誇能夠揣測呢?
賞析
這首詩通過對夔峽英才、明朝興起、北地超識者的描繪,展現了明朝初年文化繁榮的景象。詩中,「夔峽收英靈」一句,既讚美了夔峽之地的人才輩出,又暗含了對明朝文化興盛的期許。「乾坤無真色」則進一步以天地失色來比喻人才的匯聚,使得天地都爲之遜色。後文通過對高帝朱元璋的讚美,以及對北地超識者的描繪,展現了明朝文化的輝煌。最後,詩人通過對龍的變化和平庸之輩的對比,表達了對真正英才的嚮往和對平庸之輩的不屑。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充分展現了王世貞對明朝文化的自豪和對英才的讚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