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步攝山頗窮名勝有作
茲山實靈秀,茀鬱如團傘。
窈窕隙日穿,芊眠泄雲散。
忍草屐不妨,名藥囊堪滿。
涌瀵勝垂乳,迭石疑叢卵。
易窺法王像,難跡徵君館。
忽有巖梅發,如逢勝流款。
酌水當醴觴,撫松韻清管。
日昃不知歸,焉顧足力短。
明發望臺城,戒徒心更緩。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茀鬱:形容山勢繁茂,鬱鬱蔥蔥。
- 窈窕:形容山間小路曲折幽深。
- 芊眠:形容雲霧繚繞,朦朧不清。
- 忍草:指耐踩踏的草,適合行走。
- 涌瀵:形容泉水涌出的樣子。
- 法王:佛教中對高僧的尊稱。
- 徵君:指隱士或高士。
- 巖梅:山岩上的梅花。
- 醴觴:美酒。
- 日昃:太陽偏西,即下午。
- 戒徒:準備行程。
翻譯
這座山實在是靈秀之地,繁茂如團傘般鬱鬱蔥蔥。 山間小路曲折幽深,陽光透過縫隙穿行,雲霧繚繞朦朧不清。 穿着草鞋行走無礙,名貴藥材滿囊而歸。 泉水涌出勝似垂乳,層疊的石頭疑似叢生的卵石。 容易窺見高僧的像,難以尋跡隱士的館。 忽然山岩上的梅花綻放,如同遇到高雅之士款待。 以水當美酒,撫松聽清脆的鬆韻。 太陽偏西仍不覺歸去,何顧腳步已短。 明天望向臺城,準備行程的心情更加緩慢。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作者在山中漫步的所見所感,通過對山景的細膩描繪,展現了山的靈秀與幽深。詩中「茀鬱如團傘」、「窈窕隙日穿」等句,生動形象地勾勒出了山林的繁茂與幽靜。後文通過「巖梅發」、「酌水當醴觴」等意象,表達了作者在山中的愜意與超脫,以及對自然美景的深深陶醉。整首詩語言優美,意境深遠,體現了作者對自然的熱愛與嚮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