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攝山棲霞寺頗得泉石之勝因訪明徵君僧紹故址讀江令諸篇遂效其體
宿雨斂西昏,翔陽舒東白。
鬆澗紛相悅,溪喧若趨敵。
迤邐叩山椒,熹微露榜額。
焚香禮空王,問飯得香積。
靈骨吐雙圖,佛螺現千碧。
興來不虛返,緣源漸有獲。
飛泉激冰雪,餘韻鏗金石。
一線脂蟻通,雙崖巨靈劈。
如聞大士音,恍作海潮色。
徵君畢世棲,冥心自樂國。
江令終宵憩,返念仍焰宅。
伊餘迷晚徑,一壑乖定力。
已慚戰勝肥,虛戀囂中寂。
逝言滌無明,將從度公析。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攝山:即棲霞山,位於今南京市東北。
- 棲霞寺:位於棲霞山中峯西麓,始建於南齊永明七年(489年)。
- 泉石之勝:指山中的泉水和奇石,形容景色優美。
- 明徵君:指南朝齊的隱士明僧紹,曾隱居於棲霞山。
- 江令:指江總,南朝陳的文學家,曾任尚書令。
- 焚香禮空王:空王,佛教對佛的尊稱,此處指在寺廟中焚香禮佛。
- 問飯得香積:香積,佛教中的香積國,此處指在寺廟中得到食物。
- 靈骨吐雙圖:靈骨,指佛骨,雙圖可能指佛像或佛教圖案。
- 佛螺:指佛像頭上的螺髻。
- 緣源:指探尋事物的根源。
- 一線脂蟻通:形容山間小徑狹窄,僅容螞蟻通過。
- 雙崖巨靈劈:形容兩崖壁立,如同巨靈神劈開。
- 大士:佛教中對菩薩的尊稱。
- 海潮色:形容聲音如海潮般宏大。
- 徵君畢世棲:指明僧紹一生隱居。
- 冥心自樂國:冥心,指內心深沉,樂國,指理想中的樂土。
- 江令終宵憩:指江總在寺廟中過夜休息。
- 返念仍焰宅:焰宅,佛教用語,指煩惱的世界,此處指江總雖在寺廟中休息,但心中仍有世俗的煩惱。
- 伊餘:我。
- 一壑:指隱居的山谷。
- 定力:佛教用語,指堅定的意志力。
- 戰勝肥:指通過修行戰勝了肉體的慾望。
- 囂中寂:指在喧囂中尋求內心的寧靜。
- 逝言:指離開時說的話。
- 滌無明:無明,佛教用語,指愚昧無知,滌無明即消除無知。
- 度公:指高僧,此處可能指作者希望跟隨高僧修行。
翻譯
昨夜的雨停了,西邊的天空漸漸昏暗,而東方的太陽則顯得更加白亮。松樹和溪澗似乎都在歡快地迎接,溪水喧鬧如同奔赴戰場。我沿着曲折的小路敲打着山腰,微弱的光線中隱約可見寺廟的匾額。在寺廟中焚香禮佛,得到了食物。佛骨上似乎浮現出雙重的圖案,佛像頭上的螺髻閃爍着千種碧色。興致勃勃地不願空手而歸,我開始探尋事物的根源,逐漸有所收穫。飛泉如同冰雪般清澈,餘音如同金石般鏗鏘。一線小徑僅容螞蟻通過,兩崖壁立如同被巨靈神劈開。彷彿聽到了菩薩的聲音,聲音宏大如同海潮。明僧紹一生隱居於此,內心深沉,自得其樂。江總在寺廟中過夜休息,但心中仍有世俗的煩惱。我迷失在晚間的山徑中,一壑之地讓我失去了堅定的意志。我已慚愧地戰勝了肉體的慾望,卻仍貪戀喧囂中的寧靜。離開時我說要消除無知,希望能跟隨高僧修行。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作者遊攝山棲霞寺的所見所感,通過對自然景色的細膩描繪和對佛教文化的深刻體驗,表達了作者對隱居生活的嚮往和對世俗煩惱的反思。詩中運用了豐富的佛教詞彙和意象,如「焚香禮空王」、「靈骨吐雙圖」等,展現了作者深厚的文化底蘊和宗教情感。同時,通過對明僧紹和江總的不同生活態度的對比,反映了作者內心的矛盾和追求。整首詩語言優美,意境深遠,是一首富有哲理性和藝術性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