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詩六首

謖謖庭際鬆,一生恆孤植。 幸以斤斧餘,風霜時摧擊。 亮無棟樑具,又乏桃李色。 安能媚春陽,爲人事雕飾。 去去勿復言,斂分終山澤。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謖謖 (sù sù):形容松樹挺拔的樣子。
  • 孤植:單獨生長。
  • 斤斧:斧頭,這裏指砍伐。
  • 亮無:確實沒有。
  • 棟樑:支撐房屋的橫樑,比喻能擔當重任的人。
  • 桃李色:比喻美麗的容貌或色彩。
  • :討好,迎合。
  • 春陽:春天的陽光。
  • 雕飾:裝飾,修飾。
  • 斂分:收斂,隱藏。
  • 山澤:山林和湖泊,指自然環境。

翻譯

庭院的松樹挺拔獨立,一生總是孤獨地生長。 幸好因爲砍伐後的餘生,風霜時常來摧擊。 確實沒有作爲棟樑的資質,也沒有桃李般的豔麗色彩。 怎能去迎合春日的陽光,爲了別人而修飾自己。 離去吧,不要再說了,我寧願收斂自己的鋒芒,終老於山林湖泊之中。

賞析

這首詩通過描繪庭院中孤獨生長的松樹,表達了詩人不願迎合世俗,寧願保持本真,遠離紛擾的情懷。詩中的松樹雖然孤獨,卻堅韌不拔,不受外界誘惑,不爲人事所雕飾,體現了詩人高潔的情操和對自然本真的嚮往。詩人通過對松樹的描寫,寄託了自己的人生理想和追求,展現了超脫世俗、迴歸自然的哲學思考。

王世貞

王世貞

明蘇州府太倉人,字元美,自號鳳洲,又號弇州山人。嘉靖二十六年進士,官刑部主事。楊繼盛因彈劾嚴嵩而下獄,世貞時進湯藥,又代其妻草疏。楊死,復棺殮之。嚴嵩大恨。會韃靼軍入塞,嵩諉過於世貞父薊遼總督王忬,下獄。世貞與弟王世懋伏嵩門乞貸,忬卒論死,兄弟號泣持喪歸。隆慶初訟父冤,復父官。後累官刑部尚書,移疾歸。好爲古詩文,始與李攀龍主文盟,主張文不讀西漢以後作,詩不讀中唐人集,以復古號召一世。攀龍死,獨主文壇二十年。於是天下鹹望走其門,操文章之柄,所作亦不盡膺古,而有近似元稹、白居易之作。有《弇山堂別集》、《嘉靖以來首輔傳》、《觚不觚錄》、《弇州山人四部稿》等。 ► 713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