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人歌自嘲
鶢鶋畏鐘鼓,魯人不肯聽。三日饗東門,棲棲竟何營。
白魚自稱龍,豫且搖其手。䘍尾短鐵鉤,胡爲在若口。
人道野人無所幹,曾騎款段客長安。人道野人有所求,白雲高臥僧房幽。
野人雙足頓如紲,野人雙鬢半成雪。杖頭沽酒錢欲盡,袖裏投書字將滅。
紅塵風吹大道間,若個不作紅塵顏。老鴟啖盡腐鼠骨,始信鵷雛心自閒。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鶢鶋(yuán jū):古代傳說中的一種鳥,害怕鐘鼓之聲。
- 饗(xiǎng):用酒食款待人。
- 棲棲:忙碌不安的樣子。
- 豫且:古代傳說中的人物,能預知未來。
- 䘍(chǎn):古代一種捕魚工具。
- 款段:緩慢的步伐。
- 紲(xiè):束縛。
- 老鴟(chī):老鷹。
- 鵷雛(yuān chú):傳說中鳳凰一類的鳥。
翻譯
鶢鶋害怕鐘鼓的聲音,魯國人卻不肯聽從。三天在東門設宴款待,忙碌不安地究竟在追求什麼? 白魚自稱是龍,豫且卻搖頭否認。䘍尾掛着短鐵鉤,爲何要放在你的口中? 人們說野人無所求,曾經騎着緩慢的馬匹客居長安。人們又說野人有追求,白雲之下高臥在幽靜的僧房。 野人的雙腳彷彿被束縛,野人的雙鬢已半白如雪。杖頭的酒錢即將用盡,袖裏的書信字跡將滅。 紅塵的風吹拂在大道上,哪個不染上紅塵的容顏。老鷹吃盡了腐鼠,才相信鵷雛的心自得其樂。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寓言的形式,表達了作者對世俗追求的淡漠和對內心自由的嚮往。詩中「鶢鶋」、「白魚」等形象,暗喻了世俗的虛妄和自我標榜,而「野人」則代表了超脫世俗、追求心靈自由的人。詩的最後,通過「老鴟」與「鵷雛」的對比,強調了真正的自在和滿足來自於內心的寧靜與超脫,而非外在的物質追求。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表達了詩人對塵世紛擾的疏離感和對精神自由的渴望。

王世貞
明蘇州府太倉人,字元美,自號鳳洲,又號弇州山人。嘉靖二十六年進士,官刑部主事。楊繼盛因彈劾嚴嵩而下獄,世貞時進湯藥,又代其妻草疏。楊死,復棺殮之。嚴嵩大恨。會韃靼軍入塞,嵩諉過於世貞父薊遼總督王忬,下獄。世貞與弟王世懋伏嵩門乞貸,忬卒論死,兄弟號泣持喪歸。隆慶初訟父冤,復父官。後累官刑部尚書,移疾歸。好爲古詩文,始與李攀龍主文盟,主張文不讀西漢以後作,詩不讀中唐人集,以復古號召一世。攀龍死,獨主文壇二十年。於是天下鹹望走其門,操文章之柄,所作亦不盡膺古,而有近似元稹、白居易之作。有《弇山堂別集》、《嘉靖以來首輔傳》、《觚不觚錄》、《弇州山人四部稿》等。
► 7138篇诗文
王世貞的其他作品
- 《 喜師錫比部夜來自南留酌有贈 》 —— [ 明 ] 王世貞
- 《 十一月弇園紅梅盛開偶成 》 —— [ 明 ] 王世貞
- 《 薄暮發古城即所見志懷 》 —— [ 明 ] 王世貞
- 《 贈汪生象先 》 —— [ 明 ] 王世貞
- 《 戲爲登州歌四章 》 —— [ 明 ] 王世貞
- 《 答俞氏 》 —— [ 明 ] 王世貞
- 《 送林茂才以材之澧州赴華陽王館 》 —— [ 明 ] 王世貞
- 《 襄國王飛教千里歲一慰存野人無以仰酬惟祝麟趾之慶而已敬成四絕情見乎辭 》 —— [ 明 ] 王世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