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孝甫大僕有弟常甫賓甫漸甫俱能文章以友愛聞而孝甫多宦遊不時聚首因名其齋前之池曰看雲而乞餘短歌紀之

有云不駐樑公馬,有池不洗右軍墨。有池但作謝家夢,有云長歌杜陵憶。 君言三弟俱好文,映日補天成五色。縱令行雨少時會,任是飄風散不得。 但使壎篪吹遏空,何必要江東日暮尋李白。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梁公馬:指梁武帝蕭衍的馬,這裏比喻高官顯貴。
  • 右軍墨:指王羲之的墨跡,王羲之曾任右軍將軍,這裏比喻文人的才華。
  • 謝家夢:指謝安家族的夢想,謝安是東晉時期的政治家、文學家,這裏比喻文人的理想。
  • 杜陵憶:指杜甫的回憶,杜甫曾自稱「杜陵野老」,這裏比喻詩人的情懷。
  • 壎篪:古代的兩種樂器,壎爲陶製,篪爲竹製,這裏比喻兄弟間的和諧。
  • 江東日暮尋李白:指李白的《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中的詩句「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這裏比喻遠行尋友。

翻譯

有云不肯停留在梁武帝的馬旁,有池不願洗去右軍將軍的墨跡。有池只願成爲謝家的夢想,有云常吟唱杜甫的回憶。 你說你的三個弟弟都擅長文學,他們的才華如同日光照耀、補天之石般五彩斑斕。即使偶爾像雲雨般相聚,任憑風吹也散不開這份情誼。 只要兄弟間能吹奏出和諧的壎篪之音,又何必非要像江東日暮時尋找李白那樣遠行尋友呢。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雲和池的比喻,讚美了李孝甫及其三位弟弟的文學才華和深厚的兄弟情誼。詩中「梁公馬」、「右軍墨」等典故的運用,既顯示了作者的博學,也增添了詩的文化底蘊。後文以「壎篪」比喻兄弟和諧,表達了即使不常相聚,兄弟間的情誼也堅不可摧。整首詩語言優美,意境深遠,表達了作者對友人家庭和睦、才華橫溢的讚美之情。

王世貞

王世貞

明蘇州府太倉人,字元美,自號鳳洲,又號弇州山人。嘉靖二十六年進士,官刑部主事。楊繼盛因彈劾嚴嵩而下獄,世貞時進湯藥,又代其妻草疏。楊死,復棺殮之。嚴嵩大恨。會韃靼軍入塞,嵩諉過於世貞父薊遼總督王忬,下獄。世貞與弟王世懋伏嵩門乞貸,忬卒論死,兄弟號泣持喪歸。隆慶初訟父冤,復父官。後累官刑部尚書,移疾歸。好爲古詩文,始與李攀龍主文盟,主張文不讀西漢以後作,詩不讀中唐人集,以復古號召一世。攀龍死,獨主文壇二十年。於是天下鹹望走其門,操文章之柄,所作亦不盡膺古,而有近似元稹、白居易之作。有《弇山堂別集》、《嘉靖以來首輔傳》、《觚不觚錄》、《弇州山人四部稿》等。 ► 713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