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憨山:即憨山大師,明代著名禪師。
- 上人:對高僧的尊稱。
- 渡海:指憨山大師渡海而來。
- 南溟:指南海。
- 祖磨:指祖師磨鏡,比喻修行。
- 發願:佛教用語,指立下宏大的誓願。
- 黃龍:指黃龍禪師,唐代高僧。
- 禪機:禪宗的機鋒,指禪宗的深奧道理。
- 白馬:指白馬寺,中國佛教的發源地之一。
- 佛法:佛教的教義。
- 振錫:指僧人持錫杖行走。
- 瓊花:美麗的花朵,比喻佛法的美好。
- 寶樹:佛教中指菩提樹。
- 浣衣:洗滌衣物,比喻清淨心靈。
- 孝水:指孝順之水,比喻孝道。
- 恆河:印度的一條聖河,佛教中常用來比喻佛法。
- 人天:指人間和天界。
- 祇苑:指佛教的寺院。
- 證道歌:指表達悟道心得的詩歌。
翻譯
憨山大師渡過南海,邀請我來講述佛法, 他當年立下的宏願是什麼? 黃龍禪師的時代已遠,禪宗的深奧道理已沉寂, 而白馬寺留下的佛法卻依然豐富。 他手持錫杖,行走間彷彿瓊花般美麗, 洗滌心靈,連接孝道與佛法之河。 這樣的聚會實在是難得, 在寺院中,誰能傳承那表達悟道心得的詩歌?
賞析
這首詩是明代王弘誨應憨山大師之邀,前往南海說法時所作。詩中表達了對憨山大師的敬仰以及對佛法的尊崇。通過對比黃龍禪師的禪機與白馬寺的佛法,詩人強調了佛法的傳承與重要性。詩末提出疑問,反思在現代社會中,誰能真正傳承和表達佛法的精髓,體現了詩人對佛法傳承的深切關注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