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生辭予至廣常厄而歸再此贈別

風波世路盡堪驚,去矣重回百感縈。 空有綈袍憐範叔,誰將白璧贈虞卿。 艱危歷試猶存舌,去往相關不盡情。 世事茫茫那可料,匣中風雨自悲鳴。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馬生:指詩人的朋友,姓馬的學子。
  • 廣常:地名,具體位置不詳。
  • 厄:困厄,艱難。
  • 綈袍:一種粗布製成的袍子,這裏比喻簡陋的衣物。
  • 範叔:指范雎,戰國時期秦國名相,曾因貧窮而穿着綈袍。
  • 白璧:白色的玉璧,這裏比喻珍貴的禮物。
  • 虞卿:戰國時期趙國名士,曾因得到白璧而顯貴。
  • 艱危歷試:經歷艱難危險的考驗。
  • 存舌:保留說話的能力,比喻生存下來。
  • 去住相關:離開和留下都與某種情感或關係有關。
  • 世事茫茫:世間的事情難以預料。
  • 匣中風雨:比喻內心的動盪不安。

翻譯

馬生告別我前往廣常,遭遇困境而歸,再次贈別。

世間的風波路途盡是驚險,離去後又回來,百感交集。 空有簡陋的衣物憐憫範叔,卻無人以珍貴的白璧贈予虞卿。 經歷艱險的考驗仍能保留生命,離開與留下都牽動着無盡的情感。 世間的事情難以預料,內心的風雨在匣中悲鳴。

賞析

這首作品表達了詩人對友人馬生遭遇困境的同情與不捨。詩中通過「綈袍憐範叔」與「白璧贈虞卿」的對比,突顯了馬生的困境與無人相助的悲哀。後兩句則抒發了詩人對世事無常的感慨,以及對友人離去的深深掛念。整首詩情感真摯,意境深遠,展現了詩人對友情的珍視和對世態炎涼的深刻感悟。

王弘誨

明廣東瓊州定安人,字少傳,號忠銘。嘉靖四十四年進士。選庶吉士,官至南京禮部尚書。初釋褐,值海瑞廷杖下詔獄,力調護之。張居正當國,作《火樹篇》、《春雪歌》以諷。有《天池草》、《尚友堂稿》。 ► 51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