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黍稷(shǔ jì):古代的兩種主要糧食作物,黍指黃米,稷指高粱。
- 惟馨:只有香氣,指祭祀時獻上的食物香氣。
- 布穀:布穀鳥,常在春天鳴叫,被認爲是農事開始的信號。
- 香火地:指供奉神靈的地方,通常有香火不斷。
- 血食:指祭祀時用的牲畜。
- 饗(xiǎng):祭祀時供奉食物給神靈。
- 巖扃(yán jiōng):山洞的門,這裏指神靈的居所。
翻譯
每年都以黍稷的香氣來紀念神靈,布穀鳥的叫聲整日催促着農夫。 在這片寂靜的香火之地,千百年來,祭祀的牲畜一直供奉在山洞的神靈之前。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一個古老的祭祀場景,通過對黍稷、布穀鳥的描寫,展現了農耕文化的深厚底蘊。詩中「年年黍稷紀惟馨」一句,既表達了對神靈的敬仰,也反映了農耕社會對豐收的期盼。後兩句則通過「香火地」和「巖扃」的意象,營造了一種神祕而莊嚴的氛圍,體現了對神靈的虔誠和祭祀的莊重。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表達了詩人對傳統文化的尊重和對自然神靈的敬畏。
王弘誨
明廣東瓊州定安人,字少傳,號忠銘。嘉靖四十四年進士。選庶吉士,官至南京禮部尚書。初釋褐,值海瑞廷杖下詔獄,力調護之。張居正當國,作《火樹篇》、《春雪歌》以諷。有《天池草》、《尚友堂稿》。
► 513篇诗文
王弘誨的其他作品
- 《 送韓太史使朝鮮二首 》 —— [ 明 ] 王弘誨
- 《 曉發陽羨道中 》 —— [ 明 ] 王弘誨
- 《 送太史何錫川使襄楚二藩便道省覲 》 —— [ 明 ] 王弘誨
- 《 送大司徒鬆坡畢公致政還鄉 》 —— [ 明 ] 王弘誨
- 《 讀海忠介公平黎草因爲轉上當道 》 —— [ 明 ] 王弘誨
- 《 送顧中祕仲方請告南還 》 —— [ 明 ] 王弘誨
- 《 春日承郭陳袁王四翁丈邀飲龍津飛雲園林 》 —— [ 明 ] 王弘誨
- 《 王昭君辭 》 —— [ 明 ] 王弘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