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師姚公見寄新茗兼示以詩謹奉和答酬二首

· 王洪
煙霞曾逐武夷人,摘盡仙岩幾樹春。 常笑茶經收未遍,每於泉品較來真。 雲濤汎曉當窗響,澗月分秋入甕新。 此日玉堂勞遠惠,不勝清思挹芳塵。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菸霞:指山中的雲霧。
  • 武夷:地名,位於福建省,以産茶著名。
  • 仙巖:指武夷山的巖石,因傳說中有仙人居住而得名。
  • 茶經:指陸羽的《茶經》,是中國最早的關於茶的專著。
  • 泉品:指泉水的品質。
  • 雲濤:形容雲霧如波濤。
  • 澗月:山澗中的月光。
  • :一種陶制的容器,常用來儲存水或酒。
  • 玉堂:指高雅的居所或官署。
  • 遠惠:遠方的恩惠或禮物。
  • 清思:清雅的思緒。
  • (yì):舀取。
  • 芳塵:芳香的塵埃,比喻美好的事物。

繙譯

我曾追隨武夷山的人,摘取了仙巖上幾樹的春茶。 常常笑說《茶經》未能收錄完全,每次品鋻泉水都要比較其真純。 雲霧如波濤在清晨拂窗而響,山澗中的月光讓新茶更加清新。 今日在玉堂收到您遠方的恩惠,不禁激起我清雅的思緒,想要舀取這芳香的美好。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詩人對武夷山茶的深厚情感,以及對茶文化的深刻理解。詩中,“菸霞”、“仙巖”等詞語勾勒出一幅仙境般的茶園景象,而“茶經”、“泉品”則躰現了詩人對茶藝的精深研究。後兩句通過對雲濤、澗月的描繪,賦予了新茶以清新脫俗的氣質。最後,詩人表達了對遠方恩惠的感激之情,以及對美好事物的曏往和珍惜。整首詩語言優美,意境深遠,展現了詩人高雅的情趣和對茶文化的獨到見解。

王洪

明浙江錢塘人,字希範,號毅齋。少年時才思穎發,洪武二十九年成進士,年僅十八。永樂初入翰林爲檢討,與修《大典》。帝頒佛曲於塞外,逡巡不應詔爲文,受排擠,不復進用。與當時王稱、王恭、王褒稱詞林四王,均有才名。 ► 30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