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臥佛寺
銜命出西郊,散步東林下。
涼飆肅高秋,物色淨堪把。
慈雲歸晚岫,慧日低平野。
入門禮空王,偃息無冬夏。
隱几意沉冥,支頤類瀟灑。
蓮衾擁貝衲,四坐俱幽雅。
古剎劫何年,廢廡餘殘瓦。
遙憶西來時,傳燈從白馬。
忘言設教詮,住想拚身舍。
乾坤一蘧廬,萬物一土苴。
本無夢與醒,莊蝶紛虛假。
悠悠經幾劫,此意知應寡。
朅來倚繩牀,輾轉學般若。
形骸念拘束,幻妄甘聊且。
何日投名山,一入遠公社。
請證無生言,抑亦先覺者。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銜命:受命。
- 涼飆:涼風。
- 物色:景色。
- 空王:佛教中指佛陀。
- 偃息:休息。
- 沉冥:深沉冥思。
- 支頤:手託下巴。
- 貝衲:僧衣。
- 古剎:古寺。
- 傳燈:佛教中指傳播佛法。
- 教詮:教義的解釋。
- 蘧廬:簡陋的住所。
- 土苴:泥土和草芥,比喻微不足道的東西。
- 莊蝶:莊周夢蝶,比喻虛幻不實。
- 朅來:來到。
- 繩牀:簡陋的牀。
- 般若:智慧。
- 幻妄:虛幻不實。
- 遠公社:指佛教的修行團體。
- 無生:佛教中指超越生死的境界。
翻譯
受命前往西郊,漫步在東林之下。高秋的涼風肅穆,景色清澈可握。慈雲歸於晚山,慧日照耀平野。進入寺門向佛陀行禮,無論冬夏都安然休息。倚着几案深沉冥思,手託下巴顯得瀟灑。蓮衾覆蓋着僧衣,四周環境幽雅。古老的寺廟經歷了多少年,廢墟中只剩下殘瓦。遙想當初佛法西來時,佛法如白馬傳燈。忘卻言語,設教解釋,住想捨棄身體。天地如一簡陋住所,萬物如泥土和草芥。本來無夢與醒,莊周夢蝶紛紜虛假。經歷了多少劫難,這種意境知之甚少。來到簡陋的牀邊,輾轉學習智慧。形體感到拘束,幻妄甘願暫且。何時能投身名山,加入遠公的修行團體。請證無生之言,也是先覺者。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詩人王弘誨在秋日裏訪問古寺的情景,通過對自然景色的描繪和對佛教哲理的沉思,表達了詩人對世事無常和人生虛幻的感慨。詩中「涼飆肅高秋,物色淨堪把」等句,以簡潔的語言勾勒出一幅秋日靜謐的畫面,而「古剎劫何年,廢廡餘殘瓦」則透露出對歷史滄桑的感慨。後文通過對佛教教義的探討,展現了詩人對超越世俗、追求精神解脫的嚮往。整首詩意境深遠,語言凝練,體現了明代文人對佛教哲理的深刻理解和藝術表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