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生時萬將歸雲間出此紙求識別援筆數語不復能論工拙也

康郎白晰美少年,臥病憔悴春花前。 生門滅戶瞭然識,紙帳筠牀長獨眠。 人間萬事盡灰冷,惟有一死當胸懸。 有書不讀產不問,藥壚茶鼎恆周旋。 老夫見之爲?然,轆轤劫盡天地壞。 學得長生翻可憐,近聞衲子時留連。 東方阿閦西極樂,舉頭慈氏兜率天。 我佛誘汝生攀援,莫作有爲莫坐禪。 兩粥一飯順世緣,無鏡即已休磨磚。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康郎:指康生。
  • 白晰:皮膚白淨。
  • 臥病:因病躺臥。
  • 憔悴:形容人瘦弱,麪色不好看。
  • 生門滅戶:指生死輪廻。
  • 紙帳筠牀:用紙做的帳子和用竹子做的牀,形容生活簡樸。
  • 葯罏茶鼎:葯爐和茶壺,指日常生活中的葯和茶。
  • ?然:形容悲傷的樣子。
  • 轆轤劫:彿教用語,指長時間的輪廻。
  • 學得長生:指追求長生不老。
  • 衲子:指僧人。
  • 東方阿閦:彿教中的東方琉璃世界。
  • 西極樂:指彿教中的西方極樂世界。
  • 慈氏兜率天:彿教中的兜率天,是彌勒菩薩的居所。
  • 有爲:指有目的的行爲。
  • 坐禪:彿教脩行方式,靜坐冥想。
  • 兩粥一飯:指簡樸的飲食。
  • 順世緣:順應世間因緣。
  • 無鏡即已休磨甎:比喻無用功,不必要的事情。

繙譯

康生是個皮膚白淨的美少年,但因病躺臥在春花前顯得憔悴。他對生死輪廻有著清晰的認識,常常獨自在簡樸的紙帳筠牀上睡眠。世間萬事對他來說已無興趣,衹有死亡是他心中所唸。他不讀書也不關心家産,衹是圍繞著葯爐和茶壺過日子。我看到他這樣感到悲傷,長時間的輪廻和天地的燬滅。他追求長生不老,但我覺得這很可憐。最近聽說他與僧人時常往來,曏往東方琉璃世界、西方極樂世界,擡頭望曏彌勒菩薩的兜率天。我彿引導你不要執著於有目的的行爲,也不要衹是坐禪。簡單地喫兩頓粥一頓飯,順應世間因緣,沒有鏡子就不必去磨甎。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康生因病而憔悴的形象,以及他對生死的深刻認識和對世俗的超然態度。詩中,王世貞通過對康生生活狀態的描寫,表達了對他的同情和理解。同時,詩中也透露出對長生不老追求的批判,以及對簡樸生活的推崇。通過對比康生的現實生活與他對彿教世界的曏往,詩人展現了對人生意義的深刻思考。

王世貞

王世貞

明蘇州府太倉人,字元美,自號鳳洲,又號弇州山人。嘉靖二十六年進士,官刑部主事。楊繼盛因彈劾嚴嵩而下獄,世貞時進湯藥,又代其妻草疏。楊死,復棺殮之。嚴嵩大恨。會韃靼軍入塞,嵩諉過於世貞父薊遼總督王忬,下獄。世貞與弟王世懋伏嵩門乞貸,忬卒論死,兄弟號泣持喪歸。隆慶初訟父冤,復父官。後累官刑部尚書,移疾歸。好爲古詩文,始與李攀龍主文盟,主張文不讀西漢以後作,詩不讀中唐人集,以復古號召一世。攀龍死,獨主文壇二十年。於是天下鹹望走其門,操文章之柄,所作亦不盡膺古,而有近似元稹、白居易之作。有《弇山堂別集》、《嘉靖以來首輔傳》、《觚不觚錄》、《弇州山人四部稿》等。 ► 713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