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松江返孟孺印上人同載將登泖塔而爲陸伯達所誤迂道迫暝始抵泖口垂渡大風驟作維梢久之興盡而去賦此解嘲書付
陸郎妒我遊泖塔,孤棹立作襄城轍。
雖然暝色慾尼人,猶可穿波覓初月。
亭亭乍聳青蓮花,黯黯如探黑龍穴。
風輪鼓浪浪拍天,地軸欲裂天無權。
雅無神足到彼岸,可有凡身超四禪。
長年夜分報風止,謝叟興盡呼回船。
小孤親攬玉筍白,老足數踏金鰲顛。
歸來但誦十六觀,耨池窣堵俱眼前。
曼殊室利爲餘語,多寶塔傍覲龍女。
袖得摩尼無價珠,他日湖心密相與。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泖塔:位於今上海市松江區的一座古塔。
- 襄城轍:指陸伯達故意繞道襄城,使行程變得曲折。
- 尼人:阻止人。
- 青蓮花:比喻泖塔。
- 黑龍穴:比喻深邃的水域。
- 風輪:比喻風力。
- 地軸:比喻大地的中心。
- 四禪:佛教中的第四禪定,代表深層的冥想狀態。
- 夜分:夜半。
- 耨池:佛教中的一個地名,此處可能指泖塔附近的池塘。
- 窣堵:佛教中的塔。
- 曼殊室利:即文殊菩薩,智慧的象徵。
- 多寶塔:佛教中的一個塔名。
- 摩尼:佛教中的寶珠,代表智慧和清淨。
翻譯
陸伯達嫉妒我遊覽泖塔,故意讓船隻繞道襄城,使行程變得曲折。 儘管夜色即將降臨,阻止我們前行,但我們仍能透過波濤尋找初升的月亮。 泖塔高高聳立,宛如一朵青色的蓮花,深邃的水域彷彿是黑龍的巢穴。 風力鼓動波浪,浪濤拍擊天空,大地似乎要裂開,而天空也無力控制。 雖然沒有神足能到達彼岸,但或許有凡人能超越四禪的境界。 長夜半時,風終於停了,謝叟興盡呼喚回船。 小孤親自駕馭船隻,像玉筍般潔白,老足數次踏上金鰲的頂端。 歸來後,只誦讀十六觀,耨池和窣堵都彷彿在眼前。 文殊菩薩對我說,多寶塔旁可以覲見龍女。 袖中藏着摩尼無價珠,他日湖心深處,我們將祕密相聚。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王世貞與孟孺印上人從松江返回時,因陸伯達的誤導而繞道,導致夜晚才抵達泖口,又遭遇大風,最終未能登上泖塔的遺憾經歷。詩中運用了豐富的佛教意象和生動的自然描寫,表達了詩人對泖塔的嚮往和對旅途波折的無奈。儘管遭遇困難,詩人仍保持着超然的心態,通過想象和佛教的智慧來安慰自己,展現了其深厚的文化底蘊和豁達的人生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