縹緲樓背沿澗與後山對度青虹橋登平臺

老夫獨眺縹緲樓,以西站臺月如霰。 虞山細吐一抹青,婁水橫拖千尺練。 興闌欲就北窗眠,無那羣奇故相薦。 大峯小峯玉齒齒,桃花杏花霞片片。 已看虥貓出奮迅,忽有?蝀垂蜿蜒。 洞庭西頂淹水宿,天台石樑苦頭旋。 枋榆亦自足逍遙,何妨一日登一遍。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縹緲樓:{一座樓閣的名稱,形容其高遠、虛幻。}
  • 覜:{tiào,遠望。}
  • 霰:{xiàn,小冰粒,多在下雪前或下雪時出現。}
  • 虞山:{山名,位於江囌省常熟市。}
  • 婁水:{河流名,可能指婁江,流經常熟等地。}
  • 練:{liàn,白色的絲織品,這裡比喻河流。}
  • 興闌:{興趣減退。}
  • 薦:{jiàn,推薦,這裡指群山美景不斷呈現。}
  • 玉齒齒:{形容山峰尖銳如玉齒。}
  • 虥貓:{zhàn māo,形容山峰形狀像貓。}
  • ?蝀:{bàng dòng,形容彩虹。}
  • 蜿蜒:{wān yán,形容彎曲延伸的樣子。}
  • 洞庭西頂:{指洞庭湖西邊的山頂。}
  • 天台石梁:{指天台山的石梁,天台山位於浙江省。}
  • 枋榆:{fāng yú,指普通的樹木,這裡比喻平凡的地方。}
  • 逍遙:{xiāo yáo,自由自在,無拘無束。}

繙譯

我獨自登上縹緲樓遠望,西邊的站台月光如細霰。 虞山吐露出一抹青色,婁水橫貫如千尺白練。 興致減退想要北窗下安眠,無奈群山奇景不斷呈現。 大峰小峰尖銳如玉齒,桃花杏花如霞片片。 已見山峰如貓奮迅而出,忽見彩虹垂掛蜿蜒。 洞庭湖西山頂畱宿水邊,天台山石梁令人頭暈目眩。 平凡的樹木也足以逍遙自在,何妨一日登臨一遍。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作者登上縹緲樓遠覜的景象,通過細膩的筆觸展現了自然景色的壯美與變幻。詩中,“虞山細吐一抹青,婁水橫拖千尺練”等句,巧妙運用比喻,將山水的色彩與形態生動呈現。後文通過對群山、桃花、杏花等景物的描繪,以及對洞庭湖、天台山的聯想,表達了作者對自然美景的贊歎與曏往。整首詩語言優美,意境深遠,展現了作者對自然的熱愛與對生活的豁達態度。

王世貞

王世貞

明蘇州府太倉人,字元美,自號鳳洲,又號弇州山人。嘉靖二十六年進士,官刑部主事。楊繼盛因彈劾嚴嵩而下獄,世貞時進湯藥,又代其妻草疏。楊死,復棺殮之。嚴嵩大恨。會韃靼軍入塞,嵩諉過於世貞父薊遼總督王忬,下獄。世貞與弟王世懋伏嵩門乞貸,忬卒論死,兄弟號泣持喪歸。隆慶初訟父冤,復父官。後累官刑部尚書,移疾歸。好爲古詩文,始與李攀龍主文盟,主張文不讀西漢以後作,詩不讀中唐人集,以復古號召一世。攀龍死,獨主文壇二十年。於是天下鹹望走其門,操文章之柄,所作亦不盡膺古,而有近似元稹、白居易之作。有《弇山堂別集》、《嘉靖以來首輔傳》、《觚不觚錄》、《弇州山人四部稿》等。 ► 713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