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龍湫因觀古瓊樹一首

素秋送餘晷,深山饒伏奇。 賈勇若無先,獨造中所私。 納雲穿奇搆,畫石置清漪。 天規隱䆗窱,壑舟入逶迤。 拊足唱高音,泠泠逗幽崖。 脩幹吐潛虯,舞蛟出驚枝。 昔賢歌瓊樹,今我復來茲。 俯仰千秋意,泫然令心悲。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龍湫(lóng qiū):指深潭或瀑布下的水池。
  • 餘晷(yú guǐ):指日影,這裏比喻時間的流逝。
  • 伏奇(fú qí):隱藏的奇景。
  • 賈勇(jiǎ yǒng):比喻勇往直前。
  • 獨造(dú zào):獨自到達。
  • 清漪(qīng yī):清澈的水波。
  • 䆗窱(yǎo tiǎo):深遠的樣子。
  • 壑舟(hè zhōu):比喻深谷中的小舟,這裏指深入山谷。
  • 逶迤(wēi yí):曲折綿延。
  • 拊足(fǔ zú):拍擊腳部,表示激動或讚賞。
  • 泠泠(líng líng):清脆的聲音。
  • 脩幹(xiū gàn):高大的樹幹。
  • 潛虯(qián qiú):潛藏的龍。
  • 舞蛟(wǔ jiāo):舞動的蛟龍。
  • 瓊樹(qióng shù):美麗的樹。
  • 泫然(xuàn rán):淚流滿面的樣子。

翻譯

在素淨的秋天,我隨着日影的流逝,深入這充滿隱藏奇景的山中。我鼓起勇氣,勇往直前,獨自到達了這片我所鍾愛的地方。在這裏,雲朵似乎被奇異的結構所吸引,穿行其中,而畫一般的石頭則置於清澈的水波之中。天空顯得深邃而遙遠,我像乘着小舟在曲折的山谷中前行。我激動地拍擊着腳,高聲歌唱,清脆的歌聲在幽深的崖壁間迴盪。高大的樹幹中似乎潛藏着龍,舞動的蛟龍從驚險的枝頭躍出。昔日的賢人曾歌頌過這美麗的樹,今天我也來到了這裏。俯仰之間,千年的意境涌上心頭,我不禁淚流滿面,心中充滿了悲傷。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詩人在秋日深入山中探尋奇景的經歷,通過豐富的意象和生動的語言,展現了山中的神祕與美麗。詩中,「龍湫」、「瓊樹」等自然元素與「賈勇」、「獨造」等個人情感交織,表達了詩人對自然的熱愛和對歷史的感慨。結尾處的「泫然令心悲」則深刻反映了詩人面對自然與歷史的沉思與哀愁。

王世貞

王世貞

明蘇州府太倉人,字元美,自號鳳洲,又號弇州山人。嘉靖二十六年進士,官刑部主事。楊繼盛因彈劾嚴嵩而下獄,世貞時進湯藥,又代其妻草疏。楊死,復棺殮之。嚴嵩大恨。會韃靼軍入塞,嵩諉過於世貞父薊遼總督王忬,下獄。世貞與弟王世懋伏嵩門乞貸,忬卒論死,兄弟號泣持喪歸。隆慶初訟父冤,復父官。後累官刑部尚書,移疾歸。好爲古詩文,始與李攀龍主文盟,主張文不讀西漢以後作,詩不讀中唐人集,以復古號召一世。攀龍死,獨主文壇二十年。於是天下鹹望走其門,操文章之柄,所作亦不盡膺古,而有近似元稹、白居易之作。有《弇山堂別集》、《嘉靖以來首輔傳》、《觚不觚錄》、《弇州山人四部稿》等。 ► 713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