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遊矩州書院同諸公用杜牧之韻

石虹橋上看花飛,鷗席堂中憶少微。 桂樹叢時人已去,海棠開處燕猶歸。 山含遠浦疑晴黛,鳥渡平蕪對夕暉。 謾醉芳階成獨詠,不知空翠上人衣。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石虹橋:指書院附近的橋名,可能因其形狀或景色而得名。
  • 鷗席堂:書院內的一個建築,可能因常有鷗鳥聚集而得名。
  • 少微:古代星宿名,這裏可能指代某位重要的人物或朋友。
  • 桂樹叢:指桂花樹叢,桂樹常象徵着高潔和美好。
  • 海棠:一種美麗的花卉,常用來象徵美好的事物或情感。
  • 山含遠浦:山中包含着遠處的江河,浦指江河的岸邊。
  • 晴黛:晴朗天空下的山色,黛是古代用來畫眉的青黑色顏料,這裏形容山色深沉。
  • 平蕪:平坦的草地。
  • 夕暉:夕陽的光輝。
  • 空翠:指山間的翠色,空指空曠,翠指翠綠色。

翻譯

站在石虹橋上,我觀賞着花瓣隨風飄落,在鷗席堂中,我懷念着那位重要的人物。桂花盛開時,人們已經離去,而海棠花綻放時,燕子卻依然歸來。山中含着遠處的江河,彷彿是晴朗天空下的深沉山色,鳥兒飛過平坦的草地,對着夕陽的光輝。我獨自在芳香的庭院中醉吟,不知不覺中,山間的翠色沾染了我的衣裳。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作者重遊矩州書院時的所見所感,通過對自然景物的細膩描繪,表達了對往昔時光的懷念和對自然美景的讚美。詩中「桂樹叢時人已去,海棠開處燕猶歸」巧妙地運用了對仗和對比,既展現了時間的流逝,又體現了生命的循環與不息。結尾「謾醉芳階成獨詠,不知空翠上人衣」則以一種超脫和融入自然的姿態,抒發了對自然之美的沉醉與嚮往。

王漸逵

明廣東番禺人,字用儀,一字鴻山,號青蘿子、大隱山人。正德十二年進士,官刑部主事。以養母請告,家居十餘年,後至廣州,適有詔,養病逾三年者不復敘用。乃赴會稽,謁王陽明墓,與其門人講學。久之乃歸。後覆被薦入京,言事不報,復乞歸。嘉靖三十七年十二月卒。有《青蘿文集》。 ► 78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