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九畹(wǎn):古代面積單位,一畹等於三十畝,九畹形容面積廣大,這裏指蘭花的種植地。
- 詎意:豈料,沒想到。
- 譽望:聲譽和名望。
- 尼父操:指孔子(尼父)的道德操守。
- 清芬:清香,比喻高潔的品德。
- 伯夷風:伯夷是古代著名的節操之士,這裏指高尚的品德。
- 珠纓:珍珠串成的纓絡,比喻蘭花的花蕊。
- 菖陽譜:可能指某種蘭花的品種或譜系。
- 玉蕊:形容蘭花的花蕊如玉一般。
- 桂子宮:指月宮,傳說中月宮有桂樹,這裏比喻蘭花的高潔。
- 鶗鴂(tí jué):杜鵑鳥,常在春末鳴叫,預示着春天的結束。
- 澤國:多水的地方,這裏泛指大地。
- 孤標:獨特的標誌,這裏指蘭花的獨特品質。
- 衆芳宗:衆多花卉中的佼佼者。
翻譯
每當秋末,我總在廣闊的蘭花種植地中感到悲傷,沒想到在春天的軒廊中還能再次遇見盛開的蘭花。它的聲譽和名望,如同孔子的道德操守,其清香之中,蘊含着伯夷那樣的高尚品德。蘭花的花蕊,如同珍珠串成的纓絡,與菖陽譜中的蘭花不同,其玉一般的花蕊,讓人懷疑它來自月宮。杜鵑鳥不必在春末的大地上鳴叫,因爲蘭花的獨特品質已經留給了衆多花卉中的佼佼者。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對蘭花的讚美,表達了作者對高尚品德的嚮往和對蘭花獨特之美的欣賞。詩中,「九畹」與「春軒」形成時空對比,突出了蘭花的堅韌與美麗。將蘭花與孔子、伯夷相提並論,強調了其道德與品格的高尚。結尾處,以杜鵑鳥的鳴叫預示春天的結束,而蘭花卻以其「孤標」留存於衆芳之中,顯示了蘭花不隨流俗、超然物外的獨特氣質。